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讲记 第66集
    佛说十善业道经第66集

    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面,倒数第三行看起:

    【复次龙王,若离瞋恚,即得八种喜悦心法。何等为八?一、无损恼心。二、无瞋恚心。三、无诤讼心。四、柔和质直心。五、得圣者慈心。六、常作利益安众生心。七、身相端严,众共尊敬。八、以和忍故,速生梵世。是为八。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,后成佛时,得无碍心,观者无厌。】

    贪、瞋、痴是三毒烦恼,要用现在大家容易懂的话来说,就是三种根本的病毒。我们人身体不健康,有很多病痛,是从这儿来的;人有六道生死轮回,也从这儿来的。如果把三毒烦恼拔除,不但你身体健康长寿,永远不生病,而且六道轮回也没有了。所以佛在一切经论里面特别强调十善业道,特别在这一部经上,这一部经是佛家修学,无论是大乘、小乘,是哪一个宗派、哪一个法门,这是共同学习的科目。离开了十善,就不是佛法。而且佛在此地特别嘱咐我们,菩萨何以能成菩萨?就是昼夜常念十善,没有间断的,思惟十善,观察十善,不容许毫分不善间杂,这就成菩萨,这就超越六道,就能转凡成圣。

    我们凡夫修行,为什么这么艰难?十善没有完全做到;纵然做到几分之几,还掺杂着不善在里头。我们自己很冷静的做一个深深的反省,我们的十恶多过十善,这样的人念佛都不能往生。所以诸位要记住,为什么念佛不能往生?因为西方极乐世界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,我们不是上善,阿弥陀佛纵然慈悲接引我们,那个地方的大众不能容纳你,所以你还是去不了。由此可知,十善是多么重要。不仅仅佛家重视,我们再看看,所有的宗教都讲到十善。由此可知,十善业道是世间所有宗教共同修学的法门,我们怎么能疏忽!来生要得人身,要积十善业道;来生要生天,也要修十善业道。如果不能修十善,还是造十恶业,三途就有分。

    我们的眼光要看得远一点,不要怕死。哪一个不死?人都是要死的,早一天死跟晚一天死毫无差别,所以我们不怕死。问题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?这个问题严重了。佛家常说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因果何以不空?因果是转变不空,因会变成果,果又会变成因,因果永远在循环,所以它是转变不空、循环不空、相续不空,这是真理,世出世间法的定律。我们真正明白、觉悟了,绝不贪图眼前这几年的享受,这个享受是将来痛苦的根源。我们能够放下这几年物质、精神上的享受,你得来是生生世世永远的安乐,要懂这个道理。善行的标准,什么是「善」?利益社会、利益众生。怎么样利益?自己要做一个样子给社会人看。

    学佛,佛是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样子,我们要能够仿效。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,他是王子出生,他可以继承王位,他能够舍弃。舍弃他的地位,舍弃他的富贵,舍弃他五欲六尘的享受。他有妻子,他能舍弃。过什么样的生活?过世间最贫苦的生活,给我们做榜样。他教我们放下,他自己确实彻底放下了。世尊如是,你再看看《新旧约全书》,耶稣基督亦如是、伊斯兰教穆罕默德亦如是。再仔细观察佛家诸大菩萨、祖师大德,个个示现的无不如是。我们从这个地方觉悟,从这里省悟过来。

    怎么救自己,怎么救世人,来挽救这个劫难?要以身作则。如果说的是一套,行的是一套,无济于事,不能转变业报。不但不能转变业报,而且我们还有很重的罪业。什么罪业?破坏佛教的形象;这一条罪业就是等于破和合僧,四众弟子都有分。我们要晓得,决定不能大意,决定不能疏忽。佛家的四众弟子,在家出家,念念为众生,念念为正法久祝这样殊胜的大法,今天为什么衰落到这个地步?没有人依教奉行,没有人为人演说。为人演说就是弘法利生,依教奉行就是自度。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十善业道经简介 >十善业道经目录 > 讲记 第66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