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讲记 第74集
    佛说十善业道经第74集

    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一面第一行,最后一句看起:

    【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,后成佛时,得无碍心,观者无厌。】

    这是说断瞋恚,将这个功德不求世间的福报。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,不求世间福报,不是没有福报,而是福报更殊胜;福报虽然现前,决定不能放在心上,决定不能生欢喜心,这就是说不受福报,福报再大也不享受,把这个功德回向无上菩提;到成佛之后果报就殊胜,这种殊胜是没有方法用言语来形容的,所以佛在经上常讲「不可思议」。

    『得无碍心』,「无碍」是无障碍,就是孔子所谓的「随心所欲而不踰矩」,这是「无碍心」。在大自在当中又能与一切众生相应,不违背世间法,这是佛家常讲,「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法」。如果我们对世间法有妨碍,那就有障碍了。于佛法、于世法、于出世法都无障碍,才叫做无障碍法,才是真正解脱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。『观者无厌』,这是殊胜的果报;凡是跟你接触的,闻名、见面,都能生欢喜心,这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十善业的果报。再看底下一段:

    【复次龙王,若离邪见,即得成就十功德法。】

    『邪见』是愚痴,愚痴表现在外面就是邪知邪见。邪知邪见是错误的想法,错误的看法,你的想法、看法与自性完全违背,这叫痴;所以痴就是邪见。能够远离愚痴,这是最困难的事情,比前面两条难得多了。十善前面七条都容易断,唯独末后这一条难断。佛在经典上有个比喻,断痴惑好比是藕断丝连,很不容易断干净。断烦恼,戒跟定,持戒修定就行,这十条里面前面九条,能持戒,身、口可以不犯;能修定,定能够断贪瞋。可是痴没有法子,痴一定要开智慧,智慧开了之后,痴才能断得掉,不开智慧就一点办法都没有。可是我们要晓得,愚痴是所有烦恼的根本。为什么会有贪?为什么会有瞋?痴,愚痴!为什么身会造杀盗淫、口会造妄语两舌?都是愚痴。由此可知,开智慧重要。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是在开智能,开智慧断根本的愚痴烦恼。

    智慧怎么个开法?一定要依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佛跟我们说了这个层次,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修学的过程,我们想修也不能例外。许许多多人想修,修一辈子都开不了智慧。原因在哪里?戒不清净,定都得不到,哪来的智慧?没有戒定的智慧,在佛法里面称之为「世智辩聪」,儒家所讲的「记问之学」,不是智慧。你是听得多、看得多、记得很多,不是从自性,全是从外面来的,这叫「记问之学」。儒家对于这桩事情说得就很好:「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人师也。」可见得古时候选择老师,不选记问之学,选真正有修、有证的老师。所谓「有修」就是要把所学得的东西完全落实。不能落实那是假的不是真的,真修的人一定落实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落实就是佛法里面讲的「持戒」,持戒才能得定,甚深的禅定才开智慧,浅的定还是没有智慧。佛家讲的「四禅八定」都没有智慧,所以出不了三界。这个定功深。阿罗汉出了三界,阿罗汉修的是第九定,超越了,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九次第定」。

    所以学佛是以开智慧为目的。开智慧就不能不放下,不放下是开智慧最大的障碍。不肯放下,这个东西不是不能,是你不肯。放下是自己的事情,不是求人的事情。求人,人家未必答应你,难!这个事情求自己,自己不肯放下,那就没有法子;自己要肯放下,这不是难事。自古以来修行人能有成就的、能开悟的、能证果的,什么原因?能放下的人。修行不能开悟、不能证果,是不肯放下的人,这个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。下面讲十种功德法,十种利益。

    【何等为十?一、得真善意乐,真善等侣。】

  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十善业道经简介 >十善业道经目录 > 讲记 第74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