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讲记 第77集
    佛说十善业道经第77集

    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一面,倒数第四行,当中第六看起:

    【六。无量福慧。转转增胜。】

    大家都希求福慧增长;不但是福德,智慧也是从善业而生的。中国古老的谚语常讲:「福至心灵」,福报现前的时候,智慧也就现前了,心思特别的灵敏,说明福跟慧的关系。为什么?因为它们的根都是一个善心、善念、善行。如果心行不善,这种人哪有福报?世间不善之人,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在享福的大富贵的人,我们一定要明了,他这个福报是前生修的,不是这一生。这一生所修的,果报在来世,这是佛在经上常跟我们说: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这不是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吗?决定不是作恶多端的人有福报,那你就完全看错了;不知道这一生的果报是前生修的。我们今生所作所为,果报在来生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我这一生没福,前生没修,这个不能怪别人。所以真正明白道理、了解事实真相,决定不会怨天尤人,心是安定的;所谓是「心安理得」,理明白了,心就安了。我们想不想求福报?想不想求智慧?今生修因,来生福慧就现前了,因果通三世,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世出世间法你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修福、修慧是当然之理。我们要不要享受?不要享受。把我们修行的果报回向给一切众生,布施供养一切众生,让大家去享受,自己不要去享受。为什么?这个福报,是有漏的福报。如果你要享受这个福报,你的功夫、你的道行决定会退转。你要不享受,拿它来布施供养一切众生,你的道业会天天在增长。所以诸佛菩萨他们所享受的是无漏的果报,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;有漏的福报决定不享受,去享受无漏的福报。

    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就做出样子给我们看。他老人家示现在世的时候,讲经说法、教化众生,法布施,讲经说法是法布施、法供养;用身体、用劳力,这是财供养,内财布施、内财供养;财法两种供养。自己一生生活所需,吃得饱、穿得暖,足矣!所以他享受的是无漏的福慧。后人也依照佛陀的教诲修行,而不能有佛陀那样的成就,原因是什么?不能放下有漏的福报,让有漏的福报障碍了无漏的果德,毛病出在这里。如果我们真的把毛病找出来,再将这个毛病消除,诸佛菩萨果地上的受用,我们虽然不能够圆满的得到,也能得到少分。这在大乘经论里,佛常常提示我们、常常教诲我们。

    我们今天在此地看到,十善业是佛门修行的基矗这一大段的经文,都是讲修十善业殊胜的果报。离愚痴,这个邪见是愚痴,十种殊胜的果报。怎么晓得它是修行的基础?向下经文还有几个大段,文字不多,里面跟我们讲的「六度」,以十善为基础修六度,这在第十二面就是的。六度是菩萨行,菩萨没有十善的基础,六度不能成就,我们要觉悟。六度后面,这是在第十五面第四行,「慈悲喜舍」四无量心,最后一行「四摄法」。再翻过来从念处、正勤到正道,这是第十六这一面,「三十七道品」。第十七面头一个字是错字,大家改正过来,「止庄严故」,它是止观,止、观、方便。诸位看看这个经文的排列,大、小乘,宗门、教下,显教、密教,全都在其中,全都是以十善业为基矗不认真修十善业就不是学佛,可以说,你在佛法里搞一辈子,你一无所成。你再仔细观察真正念佛往生的人,无论他是什么身分,无论他是哪一个行业,在家、出家,决定具足十善业;不能具足十善业,决定不能往生。

    由此可知,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往生西方净土,三福第一条: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」这四句要做到,然后你才可以拍拍胸脯,肯定有把握往生。你这四句做不到,这个四句,我们过去讲的时候讲得很详细,孝亲尊师、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十善业道经简介 >十善业道经目录 > 讲记 第77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