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 第79集
他的童年;心再要清净,能够回忆到过去一生、过去二生、过去三生。这种事情现在人称为「特异功能」,一般人叫「神通」。
神通是从禅定里面得来的。佛的定功深,佛的禅定圆满,所以无量劫前的事情,他都能够回忆到。这个我们现在所说的,他的经验比我们丰富太多了。我们这短短几十年所学的东西,实实在在不可靠,这是我们一定要理解的,绝对不是自卑,这是事实真相。我们从小所学的,学的是什么?是在这个现实社会随波逐流。今天这个社会又是什么状况?佛在《楞严经》讲:「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。」我们所接触的都是邪知邪见。非常不幸,自以为是,所谓是「积非成是」,大家都错了,我们跟着也错了,好像都是对的。
是非善恶的标准在哪里?在圣贤人的心行。真正觉悟的人,他们的思想、言论、行为,那才是标准。我们学佛,释迦牟尼佛的心行是绝对的标准。在世间法里面,过去中国人崇奉孔老夫子的心行为标准,孔老夫子的心行在《论语》里面。宋朝朱熹朱夫子编订一套《四书》,将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这四种东西合在一起称为《四书》。《四书》是中国人是非善恶的标准,《四书》是中国人人生价值观的标准,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。可是现代人不念了,把自己几千年来的民族价值观舍掉,随顺现前这个时代的邪知邪见。所以世间才有动乱,才有天灾人祸。这个灾难实在说是才开始,不是结束。往后还有更大的灾难,也许我们都能遇得到。如何能够消除灾难?世出世间圣贤都是这样告诉我们:从人心转变。人心能够觉悟,转邪为正,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不再随顺现在一般社会世俗价值观。我们反过头来随顺圣贤的教诲,这个灾难就能够化解,你就能够住正知正见,于一切事理通达无碍。
底下讲『不堕诸难』,这一句话是个双关语,意思非常深广。众生都造恶业,招来的天灾人祸,觉悟的人在这个地方要不要受难?难肯定是要受,共业所感,但是决定不堕。为什么他不堕?他是清醒的,他是清净的,他是善良的,在大难之下他是往上升的,不是往下堕落的。学佛的人,如果有如同《弥陀经》上所讲「具足善根、福德、因缘」,在大乘教里面遇到净土法门,他决定往生极乐世界。大难来了,他有好去处,他去极乐世界作佛,叫「不堕诸难」。另外的意思,在大灾难当中,他也可以不受,这是第二个意思。我们知道许许多多重大的灾难,还有一些人能够幸免。这些幸免的人不外乎两类因素:第一种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,这一生虽然造小恶,他有余福,他的余福很大、很厚,可以免除这个灾难;另外一种是这一生当中遇到善知识,亲近善知识,接受善知识的教诲,懂得断恶修善,所以他也能够避免。这些事情,《感应篇》、《阴骘文》跟《了凡四训》里面都讲得很多,理论与事实真相都有,我们要多读。
仔细去观察,善果决定是从善因得来的。造作恶业,希求果报,佛常讲「无有是处」,没有这个道理的;造作善因而得恶的果报,同样也没有这个道理。可是世间一般人往往看到这个人一生行善,最后得的是恶报,看到许多人作恶,现在有种种享受,好像古圣先贤所说的因果报应不准确,于是怀疑,不能接受。这是他看得太浅,佛家常讲「因果通三世」,现前作恶还能够得福报,是他过去生中修积得厚,这一生虽然是作恶、造恶,他的福报已经折损了,折损之后他还有余福,并没有耗尽,他还有余福,所以他现在享福。不是造恶得福报,那你就搞错了。这一生积善,受的是苦报,说明过去生中造的恶业多,今生修善已经弥补他的恶业,但是他恶业太大,还有余恶没有能断,所以他才受恶报。但是他行善并不中断,他有信心,来生有大福报。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:「欲知今世果」,你要晓得今世的果报,「前世作者是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