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 第87集
平等;换句话说,你生烦恼不生智慧。随缘,生智慧不生烦恼,我们必须要了解这是事实。
佛法不容易遇到,这个事实一定要了解,开经偈里面所讲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你要是真正了解,你才会珍惜。遇到佛法为什么不知道珍惜佛法?不了解,不知道它的好处,不知道它的可贵,不知道它这样难逢。彭际清居士也讲得好,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」,我们今天遇到,无量劫希有难逢,哪有那么容易,你每一次生生世世都遇到。这些话说得有没有过分?我们冷静思惟、仔细观察就知道了。你不说今天全世界,你就讲今天新加坡,三百多万人口,几个人遇到?三百万人口里面,遇到佛法的有多少?佛法里面,纯正的佛法能够遇到又有多少?我们在此地也算弘法多年了,过去每年我到这里来讲一个月,我估计大概也不过三千人而已。这三千人里面,真正能够觉悟的又有几个?不可能有三百人,能有三十个人就不错了。所以逐渐淘汰到最后,没有几个人。我们对于古人讲的话这才肯定,丝毫不疑惑,然后想想自己,这是多么幸运!
学佛成败的关键,我学佛头一天,承蒙章嘉大师教导我「看破、放下」,你的成败关键决定在这四个字;你不能看破、不能放下,这一生充其量在佛法里结个缘。「结缘」,无量劫来我们过去结过不少次的缘,所以才讲善根深厚。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阿阇王子那一帮人,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。印度「亿」这个数字出入很大,十万也叫亿,百万也叫亿,千万也叫亿,我们就算最低的,算十万,一个亿是十万,「四百亿」这个数字也就相当可观了。过去生中曾经这么多次接触到佛法所种的善根,这个善根在《弥陀经》上讲,是「少善根」,还不是多。由此可知,我们习气的严重,为什么?我们在经上看到的,阿阇王子他们听世尊讲《无量寿经》,还没有发心求生净土,这个心还没有发出来;只发一个心,「我们将来作佛,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」,没有发求生的心。如果发求生净土的心,这才叫多善根。所以阿阇王子还是属于少善根、少福德;纵然是多因缘,他善根少、福德少,不能成就。
我们反省一下,我们是不是少善根、少福德?这个要好好去思量。果然善根福德少,有没有办法补救?有,你真正能看破、真正能放下、真正能求学,有个几年时间,可以把你的少善根变成多善根,那就是日夜要加强佛法的熏修。诸位在新加坡最明显的例子,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,虽然从小学佛,护持佛法五、六十年,少善根,善根、福德都少,因缘不少,因缘是具足。最后晚年四年的时间,生病躺在病床上,每天听经听八个小时,一天不间断,把他的善根福德补足了,变成了多善根。病中真的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,所以他成功了,这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。
我们不要等临终生并躺在床上再听录像带,不必,现在就要干!他躺在病床上听了四年,就能预知时至。我们现在不生病,趁年轻的时候,万缘放下,也每天听上八个小时,我相信四年站着往生,不会生病的,这很可能。可能变成不可能是什么原因?不肯干。放下什么?放下烦恼习气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贪瞋痴慢,放下是非人我,放下五欲六尘,教你放下这些东西。
专心读经、听讲经、念佛,三年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。你们去看《净土圣贤录》,你去看《往生传》,多少人三年往生了。所以过去有很多人来问我,他说:「法师,是不是他们刚刚好寿命到了?」我笑笑,不见得。哪有那么巧?一个、两个或者有,那么多人都是三年、五年念佛就往生了,不可能那么巧。那是什么原因?他没有度众生的法缘;他自己成就了,到这个时候,功夫到这个程度叫「生死自在」。他随时可以走,他想走就走,他觉得这个世间没有法缘,没有度众生的对象,住在这个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