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 第90集
个谦敬。谦虚能够恭敬别人,时时刻刻只要我们留意细心,都是我们的学处。
过去太虚大师提倡的「菩萨学处」,首先要学着跟大众相处;跟大众相处最重要的,要跟大众打成一片。今天我们佛教比不上基督教、天主教,原因是我们不能跟最贫苦的人打成一片,不能过贫苦的日子。昨天天主教有两位修女来看我,我们讲经的时间延误了半个小时,我接见她们。她们在非洲办个医院,告诉我非洲人非常可怜,她们在那边工作了十二年,医院、学校很少,所以病人看病要走很远的路程,才能够到他们的诊所。所以希望能有一辆医疗救护车,来找我,我答应送她一辆车。我们听到非常感动,那些地方我们佛教里面人都不愿意去,她们肯去;而能够跟他们一样的吃苦,没有一丝毫的怨言,跟人家打成一片,全心全力的照顾这些人、帮助这些人。像我们新加坡的许哲修女,她一生也是这样的,心目当中只有苦难的众生,老人、病人,从来没有想过自己,跟这些人打成一片。这是希有难得,这是我们极需要效法的,极需要警觉的。
世法、佛法,古圣先贤教导我们,我们自己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,一定要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,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,这个世界是祥和的。大家必须要互助合作,没有忍辱的功夫就不能成就。忍辱一定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事事要忍,佛教给我们随缘,不能忍就不能随缘;一定要随着自己的意思、随着自己的好恶就难了。殊不知自己的好恶是烦恼,心不清净;能够放下自己的好恶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那个功德就是忍辱波罗蜜。
「庄严」,就是做到尽善尽美,你修忍辱度修到尽善尽美,你得的果报。这两句是总说。「得佛圆音」,佛以一音而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,这个音才是圆音。「具众相好」,相好的因素固然很多,许许多多因素里第一个因素是忍辱。菩萨成佛还要特别用一百劫的时间,这不是短时间,修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。这一百劫修什么法门?跟诸位说,还是六波罗蜜,不过六波罗蜜里是以忍辱波罗蜜为第一。我们要问:他为什么要修相好?众生喜欢相好,众生爱相好,佛以相好摄受众生。
确实佛的相好度了许许多多众生,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的,阿难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。阿难为什么出家?为什么跟释迦牟尼佛学?就是看到释迦牟尼佛的相好。《楞严经》上说的,佛问他:「你为什么发心出家?」「羡慕佛的相好。」他说:「这个相好不是父母所生的。」这是他修得的。所以,阿难发心学佛不是学别的,是想学相好。你才晓得相好摄受众生,这个力量多强!说老实话,释迦牟尼佛早已经证得究竟圆满的果地,还要修相好吗?做给我们六道凡夫看的。六道凡夫哪一个不想自己相好?个个都想相好。不管你是哪一个族类,也不管你信哪一个宗教,哪一个人不想自己身体健康、容貌相好?都有这个欲望。佛这种示现就是告诉你,你这个欲望可以满足,只要你修忍辱波罗蜜,你的愿就达到了。
事事能忍,时时能忍,处处能忍,忍辱波罗蜜的圆满就是相好光明的圆满。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,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,一个不能忍的人,定就没有法子修。定是佛法,这是不论大乘、小乘,显教、密教,宗门、教下,它是枢纽,统统修禅定。八万四千法门只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、不同的手段,修的什么?全是修禅定。忍辱都做不到,禅定没法子修。所以佛对菩萨讲的这六条修行的原则,它是有次第的,决定不能颠倒。
第一个布施,是教你放下;你要不能放下,你就不会守规矩,守规矩是持戒;你不能守规矩,你决定不能忍辱;你不能忍辱,你决定不会有进步,精进是进步;没有进步,怎么可以得禅定?所以这六条就跟上六层大楼一样,没有下面一层,决定没有上头这一层。我们要怎样修法?要从布施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