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讲记 第97集
    佛说十善业道经第97集

    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五面,倒数第二行:

    【舍庄严故,于顺违境,无爱恚心。】

    我们看这一段,这是四无量心最后的一段。菩萨修行十善业道落实在舍心上,他得的殊胜功德利益是『于顺违境,无爱恚心』,我们念了这一句就应当要想到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这些要领说起来容易,为什么我们做不到?就是没有修舍心。如果真正能修慈、悲、喜、舍,我们的真心、我们的性德自然就现前。慈悲喜舍是性德,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,王阳明所讲的「良知良能」,不是从外面来的,但是六道凡夫从久远劫来就迷失了,我们要听清楚,是「迷失」,并不是真的失去,迷失而已,如果我们要真的觉悟了,性德立刻就恢复。舍是放下,为什么放不下?放不下是因为没有看破。

    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就教我这两句话,「看破」、「放下」。这两句话从哪里做起?实在讲,从「舍」做起。他教我从「布施」下手,布施就是舍。而这个地方,「舍」更有它精奥的义趣,就是于顺境、逆境,「违」是逆境,在顺境、逆境里面修平等心、修清净心。顺境没有贪爱,逆境没有瞋恚,要在这个地方用真实功夫,于是我们心地就得到平、净,平等清净,真心现前。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,实实在在太难了。我们也知道这是对的、这是好的,可是烦恼习气就是放不下;换句话说,就是不能舍。不能舍,你功夫就没有办法进步,这是什么样的功夫?跟诸位说,这是佛法入门的功夫。如果不能看破、不能放下,看破是智慧,放下叫功夫,不能放下,你就没有办法见道,不要说是修道,道在哪里你根本见都没有看见,你还修什么?所以这个境界要真的成就了,这是「见道位」。

    但是四无量心是天人所修的,他们修十善业、四无量心,感得天上的福报,有没有见道?没有。为什么没有见道?我执没有破,虽然对于顺逆境界能够不动心,很不错了,可是这是见道的前方便,我们一般讲的预备功夫。假如他的功夫提升一层,把自私自利舍掉了,如果能舍名闻利养、舍五欲六尘的享受,「我」的那个念头还在,就不能够见道。见思烦恼里面头一条「身见」,破了身见,实在讲,身见破了,其它的四种见也同时都破了,身见是个根本。经典上常讲三界八十八品见惑,八十八品见惑关键在「身见」,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,这是须陀洹果,小乘初果位、大乘圆教菩萨初信位,这是见道了。我们想一想,如果不在这个地方下功夫,我们永远徘徊在佛门之外,要想成就难!这是说明八万四千法门,哪一个法门修行都不容易。

    世尊看得清楚,所以告诉我们末法众生,除了修净土,仰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、接引往生之外,实在没有第二条路。净宗法门的方便就是不必断烦恼,比如说我们讲的「身见」,身见我们并没有断掉,我们有念佛的功夫把它伏祝伏住是不起现行,也就是不起作用,有这样的功夫就能往生。也就是说,「我」确实没有断,但是有时候能做到暂时、短时期的忘我,这叫「伏」,这个我们认真努力一点可以做到。释迦牟尼佛不是做给我们看吗?身心世界、一切万缘他统统放下,过最简单的生活,容易伏我执。这种修学的方法,往生西方净土是很容易取得的,佛都做了榜样,都做了模范给我们看,我们要能体会,要能懂得佛的意思。佛为什么这个作法?他这种作法教我们什么?教我们舍,教我们放下。

    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,一定要觉悟生命非常危脆,世间决定不能久祝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过眼烟云,看看而已,哪一样东西你能够抓得住?哪一样你能够得到?什么都得不到;包括自己这个身体都得不到,何况身外之物?因此舍就是决定应当的。你要问什么理由?没有什么理由,舍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十善业道经简介 >十善业道经目录 > 讲记 第97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