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讲记 第100集
    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00集

    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五面最后一行。

    【四摄庄严故,常勤摄化一切众生。】

    这一条对于世出世间法都是极重要的开示,所以我们特别详细的来介绍。四摄就是人与人、人与一切事物交往的四个原则。在人事物当中,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交往。如果把这一桩事情做好,这个人就是佛菩萨;人与人交往做不好,这是凡夫,所以这里面包含着无尽的智慧、无尽的德能。这四条是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,前面两条已经说过,现在我们再讲第三条:利行。「行」是我们的生活行为,「利」是利益。从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都要能够利益社会、利益群众、利益一切众生;换句话说,凡是没有利益的行为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菩萨决定不做。在这个地方,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,自他是一不是二,这是事实真相。这个真相,六道众生不知道,六道众生的概念当中,自他是二不是一,这叫迷失了自性。四圣法界虽然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没有亲证;换句话说,在理论上讲没有问题,他可以接受,他能够相信,在事上他没有证得,必须要到一真法界,这桩事情才证实。

    由此可知,六道凡夫迷得深,我们不能亲证这个境界,一定要相信佛的言语。我们学佛,第一个条件,就是对于老师(佛陀是我们的老师)要有坚定的信心,决定不能有疑惑,我们才能够得到佛陀教诲的利益。如果对老师有疑惑,我们所得到的利益就要打折扣,看你疑念的深广。你的疑很深、很大,你是完全不能得利益;你疑得比较浅、范围比较小,你能得局部的利益。只有在丝毫都没有怀疑,对于佛陀的言教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,我们才能得到佛法圆满的利益。

    《十善业道经》是佛法的根本*轮,是基础的教学,这一部经里面没有大小乘,没有宗门教下,也没有显密;换句话说,它是共同科目。只要你学佛,无论你修学哪一个宗派,都要从这一部经典上扎根,所以它是根本的教学,学习的基础就是十善业道。这部经经文不长,前面一半,世尊为我们详细说明修行十善的殊胜功德利益;后面这一半,开示我们十善业如何落实在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、修行上。由此可知,这部经不能不熟读,不但要熟读,要背得很熟很熟。在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的时候,起心动念都要想到佛对我们的教训,这样才叫修行。

    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,就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净业三福的第一条。三福第一条是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我们在过去讲席里面说了很多,孝亲尊师、培养慈悲心都要落实在十善业,如果没有十善业,前面三句都是空的。具足十善业道,孝亲尊师、慈心不杀就落实,前面三句都做到了。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从初发心修行证果,刹那际都不能离开;离开这一部经,就离开了佛法。由此可知,这个经典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十善业道落实在四摄法利行里面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不杀生,不杀生的意思引申,决定不可以伤害一个众生,既使蚊虫、蚂蚁,我们都不可以伤害,我们看它跟看人一样。它出来是觅食的,它没有死罪,我们不能因为讨厌它,随便的杀害它,不可以。蚊虫、蚂蚁都不忍心伤害它,怎么可能起心动念去伤害人?佛在经上教导我们,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,这是利行。由此可知,众生不欢喜的事情,我们不能做,我们要做了就令众生生烦恼,这就不是菩萨行,就不是学佛,跟学佛完全相违背。所以思想、起心动念决定与大众有利,不能想到自己的利益,凡圣差别就在这一念之间,我们讲众生跟佛差别就在一念之间。

    诸佛菩萨起心动念是利益一切众生。诸位要知道,真正利益一切众生就是真正利益自己,如果这个事情只利益自己,不能利益众生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十善业道经简介 >十善业道经目录 > 讲记 第100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