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讲记 第108集
着,特别是严重的执着。

    《金刚经》大家都念过,古德跟我们说,这部经文字虽然不多,只有五千字,它分上下两部。上半部佛教我们「离相」,离相是离执着;下半部教我们「离见」,离见是离分别。你能够离相,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六道轮回就没有了,超越了;虽超越,他还有分别、还有见。如果把四见也离开了,「无我见、无人见、无众生见、无寿者见」,他就超越十法界;四圣法界超越了,这样才能够证得一真法界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自然就觉悟了。

    为什么佛说起心动念为自己是恶?起心动念为自己着相,「我相」,坚固执着我相。换句话说,你永远脱离不了轮回,你说这是善、是恶?人起心动念为自己,这个心是轮回心,这个心出离不了六道轮回。佛教我们首先把这个念头转过来,转过来我起心动念为众生,起心动念为佛法,把观念换过来。换过来,虽有分别,你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,你至少能够提升到四圣法界的境界。如果你连四见都破了,那就恭喜你,你就是法身大士,你超越十法界。佛是依据这一个道理、这样的事实真相来教导我们,他教得没错。

    佛门当中常说众生根性的利钝。哪一种叫利根?能够把自私自利放下,名闻利养放下,五欲六尘放下,贪瞋痴慢放下,这个人是利根。大凡利根的人,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就。钝根的人放不下这十六个字,这十六个字是轮回的根: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决定不是好东西。可是世间人偏偏贪爱,这个贪爱叫迷惑。我们学佛的人,听了佛的教诲要觉悟、要回头,决定不受迷惑,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罪业。已经有的要断,没有的要防范,决定不能让恶念生起来,决定不可以有恶的行为。如果有恶念、有恶行为,现在不管怎样包装得好,过不了几年,三途地狱去了。

    所以佛法的修学要重实质,不重表面。我们帮助自己,就是完全放下。这个身体还在世间,要好好利用它。佛门当中常说「借假修真」,这身体是假的。真是什么?真是明心见性,真是一真法界。我要借这个假身体,在这几十年当中,修是修正,把所有的错误都修正过来,提升自己到一真法界,这一生你就没有白来了,你这一生真的有意义、有价值。如果不能够提升,超越轮回、契入一真法界,我们这一生依旧是醉生梦死,胡里胡涂过一辈子,生命结束之后,又去投胎轮回了。佛跟我们讲,来生投胎能投人身很稀少。大多数到哪里去?到饿鬼、地狱、畜生去了。所以人能保住人身,来生还得人身,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。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,才能保住人身。

    要想超越轮回、超越十法界,你就想一想释迦牟尼佛他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。他那一种的行仪,就是佛菩萨的行仪,那是诸佛如来的生活,对这个世间一切法一尘不染。人家生活简单,他不是得不到名闻利养,他生下来就得到。他生下来是王子,他要不出家修行,他将来作国王,继承他父亲的位子,古人所谓的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。他什么都得到,人家放弃、舍掉,做给我们看的。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释迦牟尼佛真的放下了,表演给我们看,不是假的。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,放下贪瞋痴慢,他做出来了,那个人是真正觉悟的人,那个人叫佛陀,那种人叫菩萨,那种人不在十法界里面,何况六道?这是我们要学的,这叫真学佛。

    断恶,要如世尊那样的断法;修善,也要如世尊那样的修法。世尊一生修什么善?三种布施。财布施,世尊没有钱财,用身体;身体是内财,用身体为社会服务,这是属于财布施。用身体、用体力,每一天到处讲学,教化众生,这是内财布施。教学的内容是帮助人开悟,帮助人、教导别人断恶修善,教导别人破迷开悟,法布施。慰问一些苦难众生,跟他们生活融成一片,让他们生欢喜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十善业道经简介 >十善业道经目录 > 讲记 第108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