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 第116集
的条件,「四念处」是看破,「四正勤」是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,「四如意足」是放下,这样念佛才能往生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还要修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。
诸位要晓得,三十七道品不完全局限于小乘,它是佛门里面的共同科目,宗门、教下,显教、密教,它完全是通的。天台大师讲「三十七道品」,他老人家讲的就是依藏、通、别、圆。藏教的三十七道品是小乘,通教是大乘,别教三十七道品,圆教三十七道品;在华藏世界、极乐世界,是圆教的三十七道品。由此可知,它的境界不可限量。我们学佛如果不扎根怎么行!根要怎么扎?决定不要忘了「十善业道」。这三十七个科目里头,每一个科目里面都包括了圆满的十善业道;而且一个科目里头,每一个科目都圆满包括其它的三十六个科目。少一个科目,你的修行就不圆满,就有欠缺,这是大经上常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要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的修学才有下手之处。
你能有这样的信解,有这样的认知,你自然会奋发努力精进,不需要人督促。为什么?有大利益,有大受用。总得要晓得这个道理。「精进」,你比平常人加倍的精进,为什么?心心希求着大圆满、大自在、大解脱,人自然精进。这个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自自然然会舍得干干净净。为什么?深深的通达明了,这些东西是我们的障碍,障碍了菩提大道,障碍了我们明心见性,障碍了大开圆解,你只要有丝毫的执着,那就是麻烦。
「精进」做些什么?还是前面所说的,看破、放下、断恶修善,要在这些地方真正下功夫。「四念处观」,那是智慧,确确实实明了无常苦空,「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」。无常苦空,这是世间;不但六道如此,十法界也不例外。因此,对于六道十法界没有一丝毫贪恋,在这里面,就像诸佛菩萨示现的一样,随缘度日。顺境很好,逆境也好;顺境放下贪爱,逆境放下瞋恚。他能放得下,为什么能放得下?事实真相明白了,他看破了,所以他能放得下。
在日常生活当中断恶修善。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清楚,凡是利益自己的都是恶。为什么?增长我执。换句话说,增长贪瞋痴慢,这决定是恶,凡是利益众生的是善,这是善恶的标准。修道人绝不求自利,念念利益众生。我们修行为众生,怎么修行为众生?为众生做个修行的榜样。我们成佛道为众生,何以成佛道为众生?成佛道之后能广度一切众生。所以我们修行证果不是为自己,修行证果为自己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什么原因?六道轮回是「我」这个念头变现出来的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我见」。「我见」不破,怎么能超越轮回?我们无始劫来,这个「我见、我相」严重的执着,想放下都放不下,起心动念还是有个「我」,这个事情麻烦了。「我执」不破,出不了轮回,证不了圣果。这个「圣果」是小乘须陀洧大乘初信位的菩萨,你没有办法证得。我们要想真正成就,不在这里下功夫怎么行!
功夫应该怎么下?往年李老师教给我们,「换心」。心怎么个换法?实在讲,他讲的换心就是「改变念头」。过去起心动念总是「我」,「我」总是第一。现在起心动念的时候是「人」,不是「我」,把这个念头转过来,这叫「换心」,就是换一个念头,从这儿下手。起心动念决定不为自己想,起心动念一定是为一切众生去着想,这个才行。如果我们不肯这样做,这一生要想脱离轮回,难了,要想教化众生,那就更难了。
幸亏阿弥陀佛大慈大悲,他立的净土法,我们自私自利念头不舍,也能往生。我念佛是为自己,也能往生,这个法门了不得!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赞叹。可是怎么样?「我」没有忘掉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。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,什么时候「我」放下了,我相、我见没有了,你才能够提升到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