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 第120集
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20集
诸位同学,大家好!今天我们接着来看五根最后的一条「慧根」。十善落实在慧根里面,就有能力辨别善恶。世出世间善与恶很不容易辨别,没有真实智慧,往往把善法看作恶法,把恶法看作善法,这个事情古今中外例子太多太多了,可以说不胜枚举。无论世出世间法,如果要想成就,不能没有智慧。首先要有智慧观察自己的根性,这是头一条应当要知道的事情。其次,要依据自己的根性选择法门。抉择法门之后,才选择老师。这个理是有层次的,如果乱了的话,哪里会成就?
往年,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。有一年在台湾,最高的学府台湾大学成立一个佛学社,这是台湾佛教在大学里面正式有组织的来弘扬佛法,头一个,是周宣德老居士发起的。周老居士跟我也很熟,他跟李炳老是老朋友,他们年龄也很接近。消息传到台中,李老师听了很高兴。我在他的身旁,我的态度是很不以为然。老师就问我:「你觉得怎么样?」我说:「我觉得不是一桩好事情。」他问:「为什么?这是好事情,高等学府、高级知识分子学佛了,这怎么不是好事情?」我跟老师说了一句话,我说:「正是因为他们是高等知识分子,对社会影响很大,万一他学佛要走错路怎么办?谁有能力把他纠正过来?」
老师听到我这一句话之后,他的态度就很严肃了,他说:「对9他回过头来问我:「那怎么办?」我们那个时候在慈光图书馆,我说:「我们图书馆可以利用寒假、暑假来办个大专佛学讲座。我们也招一批大专学生来,我们这里传给他是正法,他那个地方有偏有邪,我们这一批学生可以跟他两个去辩论去。」他说:「这个方法对!好9慈光佛学讲座就这样起源的。所以,以后寒暑假我们就办大专佛学讲座。为这个讲座,李老师几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去想这个课程。暑假大专讲座三个星期到四个星期,寒假时间比较短,两个星期。这两个星期到四个星期要跟学生讲些什么东西?怎样把佛法介绍给这些完全没有接触佛教的大学生?不是随随便便做的,真的经过慎重考虑,选择课程。
最后选择了六门功课。第一门就是《佛学讲座十四讲》,那个十四讲就是佛学概论,也等于是认识佛教。第二部讯八大人觉经》,《八大人觉经》是佛经里面的佛学概论;经文虽然不长,大小乘、性相两宗教义都包括,等于是佛经里面的佛学概论。这两种都是介绍佛法的。然后就考虑到解门跟行门。解门不外乎性、相两宗,相宗就选择《百法明门论》、《唯识简介》,性宗就讯心经》,这大家常常念的,都很熟悉的,这是解门。行门,佛家重视行门,台中佛教莲社,顾名思义是专修净土的,所以行门就选择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这是净宗。除这个之外,另外讯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也可以涵盖所有大乘的修学。用三个月的时间决定这六门功课,功课决定之后,然后再请老师,哪一个老师对这门功课有专长的,请他来教。李老师研究课程、选聘老师我都参与,我跟他两个在小房间里面,这个东西反复讨论三个月,所以他的大专讲座成功。不是随随便便找几个人来,他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,那课程乱七八糟,没有目的。所以这是用智慧的选择。
我们修学世出世间法,也一样要有智慧。第一个问题:我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是干什么的?你们有没有想过?我想这个问题是在十四岁。我就想到:我来这个世间干什么的?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?这样人有个启发。看到这个世间苦难的众生,我十四岁那个时候正是抗战时候,抗战爆发的那一年,七七事变我十一岁,看到那种惨状,战争的恐怖,到处难民流离失所,所以看到这种悲惨的状况,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,我们人生的目标就确定了:为苦难众生服务,帮助这些苦难众生。用什么方法来帮助?在那个时候,我没有接触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