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 第124集
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24集
各位同学,大家在这边进修的状况,我虽然不在此地,但是诸位修学的情形我都知道。这一次离开学会,在澳洲住了二十一天,这是我们离开学会最长的一次,过去大概都不会超过十天。一方面是休养身体,可是实在讲,最重要的是把澳洲的道场建立起来。
老同修们都知道,自从韩馆长往生之后,到第二年,图书馆的同修多半都离开了,多数都到新加坡来。李木源居士跟新加坡这边的同修非常慈悲,收容我们。这两年很快的过去了,我自己没有什么感触。可是常常听到有一些在家同修跟我说,这些人心里不能够安定下来,原因是总觉得自己无家可归,寄人篱下。我听了之后,想想也不无道理,因为常常有人说:「你的常住在哪里?」我们都答不上来。我们在这里作客,作客总有个常住,因此这才决定选择在澳洲。澳洲图文巴这个小城市,我们建立一个道场,做为自己安居修道的一个场所。
选择这个地方,也是这个地方的民风淳朴,是个小城。这个城市只有八万人,四分之一的人从事于教育工作,可以说是教育水平非常高的一个小城。这个地方的人纯朴、保守,没有贪心,非常难得,正是我们古人所讲的「知足常乐」,所以选择这个地方。这个地方生活水平很低,房地产的价钱都很便宜,正好到那个地方碰到一个天主教堂要出卖。这个天主教堂非常兴旺,信徒一天一天增加,本来是个小教堂,人数增多了,小教堂不能容纳,他们把小教堂移到后面院子;把整个房子搬家,搬到后面院子去了。在原来的地址建立一个新的教堂,这个新教堂可以容纳三百人,大概使用了不少年。现在信徒可能又增加一倍,它没有办法容纳,所以必须另外找一块土地去建大教堂,这个教堂就出卖了。我们一看,可以容纳三百人,在我们来讲是足够了,所以就把它买下来。
它的土地面积是五万平方米,建筑有很多栋,有三栋寮房,住人的,两栋教堂,我们看起来很适合。价钱五十七万五,五十七万五在新加坡买这一层楼都买不到。现在我们的同修,有十几位已经住进去了,我把他们安顿好,而且今天开始上课。现在有十几个人,离开图书馆「悟」字辈的。这个道场没有佛事,没有法会,没有任何宗教活动。换句话说,也不会有信徒。于是大家就想,你们靠什么生活?「我们靠修行证果」。
往年我在台北,给同修们提出七门基本的课程,现在我要求图文巴道场的同修,五年当中务必要完成,所以也相当的紧张。这七门功课里面,有四门是佛经。第一部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第二部《无量寿经》,第三部是《弥陀经要解》,蕅益大师的,第四部是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这是佛经,一定要能够背诵,要能够讲解。所以他们那边功课,跟你们此地学习的方式一样,完全相同。另外儒家的,我们把《了凡四训》也算成儒家的,选择的有《了凡四训》、《四书》,都要背,都要讲。最后一种是道家的,《太上感应篇》。这是七门功课,五年当中务必完成。你要不能够完成,你怎么能对得起施主们的供养?
除此之外,如果将来你要能够深入经藏,要能够有能力读诵中国古圣先贤的典籍,文字非常重要,所以要学古文。我从《古文观止》里面选择了一百篇古文,这一百篇古文都要能够背诵,要能够讲解。古文文字都不长,要在这里面学习做科判,就是一篇文章,两三百字的,把它的段落、层次统统找出来,画成表解,学习做科判。经文太长了,你要整个看不容易,古文容易。所以从这边下手,总共八门功课。
在那个地方还得要学英文,那是外国的环境。所以请了一个英文老师,请了一个中文老师,请两个老师。早晚课不要做了,用拜佛来代替早晚课。每天早晨拜一百五十拜,晚上睡觉之前拜一百五十拜,每天拜佛三百拜,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