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 第126集
自己就会用功,都用不着教了,所以这是着重在教学。我们的烦恼习气无量劫带来的,我们很想断断不了,这就说明相当不容易断,这样才在教下下功夫。教下下功夫也要懂得方法,不懂方法你这一生功夫也就白费,你不能契入。
前几天我在澳洲,香港同修打电话告诉我,说香港有一位律师,年轻的律师,在香港讲《无量寿经》已经讲一年了。这个事情我都不知道。听众都是律师,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,他讲得很成功。他们约好,我这一次到香港去,他们来跟我见面。我听说,他们将我过去讲《无量寿经》的讲记印出来,一共有精装四册,他从头到尾念过六遍。他的讲演完全依照讲义来讲解,再加上他自己修学的心得,非常受欢迎。同修告诉我这个事情,他说看起来香港人还是有福。他要不断这样讲下去,能有个三年、五年,社会风气会改善,这是可以肯定的。要有真正觉悟的人!我听说这位律师很感慨的跟大家说,说他自己修学心得。他也学佛多年,过去亲近许多法师,也学过许许多多经论法门,他说他听我讲经,只听到一句话,得到最大的受用。他今天有这个成就,是听了我一句话。我说:「什么话?」「一门深入。」从前学,学乱了,学得太多、学得太杂,学了许多年还是蒙查查(胡里胡涂,香港人讲蒙查查)。听我讲之后,统统舍掉了,一门深入,专攻《无量寿经》,他成就了。这就是学教的方法,一定要懂得在一门上下功夫。
我们现在虽然也开讲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华严经》,早餐在此地讲《十善业道经》,诸位一定要晓得,哪是正修、哪是助修。我们是以《无量寿经》为正修、正课,其它所讲是助修。助修有机会可以听,对我们也有帮助,但是时间、精力一定要用在主修这门课程上,我们才会有成就。我们请这边的印刷厂佣教乘法数》,好像有四个月了,还没有能印好,我希望能快一点印好,这本书将来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部。《教乘法数》里面的五根,念根是「于正助道,忆念不忘」,这就是我刚才所讲的,哪些是主修的,哪些是助修的、是选修的,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佛门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都是在学习。「学无止境」,每天都要勤奋努力去学习,永远没有中断。一门要深入,如何深入?一遍一遍的学。《无量寿经》学一遍不够,再学一遍。要学无数遍,你才能契入。往年我在洛杉矶,洛杉矶有一位赵立本居士,这位居士我看现在可能也有七十岁了,他是加州大学的教授,我跟他见面的时候大概才五十多岁的样子。他懂得我说话的意思,他只选两部经,《金刚经》跟《六祖坛经》,专攻。他说:「我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。」我说:「可以。」这两部经他听我的录音带听了二十六遍,来告诉我。我说:「不够,你至少要听一百遍,每天从头到尾反复听,一生专听这两部经,专学这两部经。」现在他到处讲,专讲这两部经,他变成专家,契入境界,非常难得,这是我们修学的好榜样。
决不要贪多,最忌讳的是当「通家」。一切经论样样都通,这是很大的忌讳,样样都通,最后是样样都不通,你得不到利益。你一门深入之后,「一经通,一切经通」,要契入境界。一切经通了之后,还是专搞这一门,这是佛菩萨、古大德教导我们的方法,我们要细心去想想,要接受,要能体会到。契入之后,永远不会迷忘,你这个念就有根。念有根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念有根,实在讲也就是儒家所说的「知止而后有定」,我们这个「念」底下是「定」,「知止」就是「念」,止于至善。儒家的教学,实在讲总纲领就是「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」,就这八个字,孔孟之道!
佛陀教人,我们学佛的人懂得,不学佛的人他不懂,学佛的人知道,不但是释迦牟尼佛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,就是六字洪名,这个一点都不假。千经万论最后都归这一句佛号,名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