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讲记 第136集
    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36集

    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六面,倒数第二行:

    【觉支庄严故,常善觉悟一切诸法。】

    这一句是总说,非常重要,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祝凡夫之所以不能够作圣,关键就是在不觉。世出世间法,实在讲就是觉与迷;觉悟了就是出世间法,迷了就是世间法。所以觉就称佛、称菩萨,迷就是凡夫,关键就在此地。这个地方教导我们,『常』是恒常、永恒,『善觉』,这个「善」字是关键,善落实就是此地讲的七觉支,跟我们说了七条纲领,我们用这个原则来觉悟一切诸法。今天我们看第四条「喜觉支」,「心得法喜时,善能觉了,不随颠倒之法而生喜故」。

    在佛法里面,世间法、其它宗教都不例外,那就是在修学过程当中得不到法喜。昨天我们在天主教的学校讲《玫瑰经》,修女就告诉我,现在信徒听讲道没有耐心,如果一个科目讲得太长,大家就生厌倦,不愿意来听。我昨天跟她说:「《玫瑰经》的十五段如果要细说,每一段需要讲两个小时;换句话说,最好能有十五次,一次两个小时,这个就讲得很有味道。」她一听说十五次:「太长了,恐怕没有人来听。」我就告诉她,我们现在在这里讲《华严经》。她说:「要多长时间?」「大概要二十年。」我说:「他们都想来听,都不想走。」问题在什么地方?你真正帮助人觉悟,他天天在听,听到法喜充满,这问题解决了。每天来听,听了都不欢喜,他怎么会来?他当然就不来了。

    由此可知,怎么样把经能讲得好,讲得教大家生欢喜心?首先你自己要契入境界。你入不了境界,你自己得不到法喜,怎么能够把法喜跟别人分享?所以自己一定要入境界,这个重要!而且眼光要大,心量要大,你才得法喜;你心量小,眼光短浅,你怎么可能得到法喜?天天在生烦恼!所以我们不是局限在一个道场,不是局限在佛教,世间所有不同的宗教,我们都要涉猎,所有不同族群的文化,我们要懂得。

    这样子同学又会问:「这是不是杂修?」不是的,还是一门深入;要不能够一门深入,你得不到定,你得不到慧。所以,现在大家跟着我参与许多宗教族群的活动,诸位是随喜,不要在这上浪费很多时间精力,那你就真的变成杂修了。随喜,多看看,多了解,有好处。什么好处?拓开心量,放大眼光,有这个好处。什么时候才用心去学习?自己有定、有慧,智慧开了,那个时候涉及一切其它经教或者佛法的经典都不费功夫。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龙树菩萨,他老人家将释迦牟尼佛这些《大藏经》,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他用多少时间学会?传记里面告诉我们是三个月;释迦牟尼佛所讲的,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,他三个月就通达了。

    我昨天准备《玫瑰经》,你们看到我写的三张讲义,我用了六个小时;六个小时写出来,我要跟他们讲的话,可以讲三十个小时。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?能力从过去在台中,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那十年是一门深入。一门深入的教学,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所以根要深,根不深怎么行?如果不从这里扎根,我们的道德学问就很难成就,大家在一起修学,都是学个皮毛而已。皮毛不管用,要真正开智慧;真正开智慧,你一接触就通了,什么障碍都没有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从来没有接触过的,一接触就通达,这才能解决问题,所以你才得法喜充满,忧悲苦恼从此就永远断掉了。

    世界虽然乱,动乱不安,你永远是平安的。为什么?你平等,你心平静,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,不会起波浪。「平」下面就是「安」,果报就是安。无论在什么境界,永远是平安,永远是欢喜。不平安是世间一切众生,他们不平安;你契入这个境界,你平安。他们很烦恼,你天天生欢喜心,你才有能力帮助他,才有方法帮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十善业道经简介 >十善业道经目录 > 讲记 第136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