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讲记 第138集
!将来我们自己修行,契入这个境界,自己要知道,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」禅定境界也是虚妄,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是真的,决定不能够贪爱。一生欢喜心,自己就堕落了,不能再前进了。所以,永远要记赘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永远记住,到如来果地还是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。这两句话没有止境的,不能说:「我到地上菩萨、到圆满果觉了,大概可以止住了。」不可以,一止就错了,决定不可以执着。妄想分别执着永远断了,永远没有了,这个样子才能开智慧。智慧是随着定功逐渐开的,你定功到什么程度,你的智慧就达到什么样的境界;禅定跟般若是成正比例的,定功愈深,智慧也愈大。

    四禅天人、四空天人,他们对于娑婆世界六道里面的状况了如指掌,太清楚、太明白了,他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?就是因为他有「见爱」。「见」,我们用两种障来讲,是「所知障」,「爱」是「烦恼障」。他们的二障比我们薄,我们这二障非常严重;但是他这二障没断,所以出不了三界。要想出三界,这个「爱」没有了,对于禅定里面的境界决定不生这个烦恼,他有「见」,见有分别,虽然能出六道轮回,出不了十法界。出不了十法界是他有见,什么时候把见断掉了,十法界他超越了。

    《金刚经》上讲「四相四见」,诸位要知道,你要有「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」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;四相没有了,但是你还有「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」,你出不了十法界。《金刚经》后半部的教义比前半部深,前半部你做到了,超越六道轮回,可以证得四果罗汉;后半部做到了,你就是超越十法界,你就生到一真法界、华藏世界。

    真正学佛的人、明白人,知道没有生死。世间人讲「生死」,这是迷惑,确实是个错误的观念。应该怎么说?应该说「死生」,这里死了,那里就生了,「死生」是真的,「生死」是错误观念。儒家也懂这个道理,儒家不讲「始终」,讲「终始」;你想想看,这里终了,那里就开始了,生生不息。如果讲「生死」,那就是一段,一断就完了,就没有了,这是一个断灭的见解,断灭是属于邪见;事实是生生不息,一切众生都是生生不息的。

    不但是有情众生,无情众生都不例外。现在科学家所说的「物质不灭」,物质不灭就是物有终始,它这个终了,那边就又有个开始。腊月三十过了,第二天又是大年初一,「终始」是正确的,「始终」不就完了吗?就没有了。是「终始」。死生,那就是生生不息。正因为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才要用功修行,不是说一世就了了,不是,往后的时光无有穷荆人要求好,生生世世都好,一世比一世更殊胜,这就有意义、有价值了,而不在这一生。生生世世都好,这一生当然好,但是这个「当然好」只有你自己知道,只有跟你同阶层的、同境界的人知道,比你高阶层的人知道,不如你的人不知道。

    譬如说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他过的那种物质生活,「三衣一钵」,那是真好!我们今天人看到:「这个生活太苦,太可怜!天天要饭。」我们觉得他苦,他是真好,所以不是跟他同境界的人不知道。我们现代人,说实实在在的话,是被物质文明染污了,染污得太久了,积非成是,以为我们过这个生活好,比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殊胜太多了,其实这叫颠倒,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的生活才是最好。他们三衣一钵,三衣都很薄的,不是很厚,这个大家都晓得;不管天气寒冷,或者是天气很热,他就是这三衣。我们今天的体能丧失了,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,天气热了要少穿衣服,我们就比不上佛菩萨那么自在。

    过去我在此地印过金山活佛的传记,乐观法师写的。这个人是真的不是假的,就是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,民国初年的。他的事迹有一点像里头写的济公一样,他就穿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十善业道经简介 >十善业道经目录 > 讲记 第138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