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 第150集
么我们修学这么困难?我们也很想通达,为什么通达不了?一般说法是业障障住了,你有业障。这个问题我过去请教过章嘉大师,他老人家告诉我是业障,一定要把业障消除,普贤十愿里头「忏除业障」,业障忏除就通了。什么是业障?业障可太多了,说不荆见思烦恼是业障,尘沙烦恼是业障,无明烦恼是业障,哪能说得尽?但是业障有根,我们要把那个根找到,从根本修就快速了。中国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,都常常教人「从根本修」。根本是什么?根本是心,也就是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还有根本,根本的根本是什么?自私自利。所以,要不能把自私自利放下,头一个关口就不能突破。自私自利在《金刚经》上就是讲「我相」、「我执」,后半部讲的「我见」。
佛在经上说:「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」一般人都把《金刚经》的标准看高了。「即非菩萨」,那个「菩萨」是什么菩萨?法身菩萨。这个看高了,我的看法没那么高。「即非菩萨」应该说「即非圆教初信位的菩萨」,这才符合真正的经义;初信位的菩萨见惑破了,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破了,身见、边见、戒取见、见取见、邪见都离开了,在小乘相当于须陀洹果,初果。你们想想,我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?这样的菩萨才真正叫入门,往后修行一帆风顺。头一个难关突破了。
我们同修们,无论在家、出家,每一个人善根都很深厚,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,就是这一关没突破,所以依然是生死凡夫。如果证得初果,小乘初果、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,这个人就是圣人。我们说四果罗汉、四果圣人,他是初果,超凡入圣了,虽然还没有出三界,但是决定不落三恶道,这是肯定的,决定不会到三恶道去。小乘从这一天起,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就证阿罗汉果;大乘菩萨遇缘殊胜,一生当中就能够超越六道轮回。所以《金刚经》真正的意思在此地,我们要知道。说「法身菩萨」太高了,距离我们太远了,我们自己很难提起警觉心,好像那是望尘莫及,「算了,这一生没分」。跟你讲初信位的菩萨,「距离我们很近」,这一步跨进去,我们就入门了。换句话说,「我见」就是我执不能放下,你就没法子,你始终还是在六道轮回这一边,你这一步跨不过去。
然后我们细心想想,我们生生世世被什么害了?被「自私自利」这个妄想执着害了。怎样破除这一关?我、我所,必须要舍得干干净净,这就讲放下。从前章嘉大师教导我,先从「我所」下手。「我所」是「我所有的」,身外之物,先从这里放。常常想到佛教导我们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,将不去就是带不走的,带不走的应当要放下。我的房子,我的房子带不走,死了带不走;我的财产,死了也带不走,一分钱也带不走;我的地位也带不走,我的名誉也带不走,名闻利养没有一样能带走的;我的眷属,我的儿女、我的子孙统统带不走。带不走要放下!放下不是不负责任,一样要负责任,认真负责教导他们,不放在心上;心地清净,把亲情转变成真实智慧,把感情转变成理智,这就对了,那就跟佛菩萨一样。一定要突破,一定要看清楚、看明白,这个心里头毫无牵挂,从这里着手。然后进一步,「身」也带不走。先断我所,「我所」舍掉,然后「我」也舍掉。我这个身带不走,身不是我,身也是「我所」,也是「我的身体」,不是我。常常这样观想,人就生智慧,这是观。统统放下,「我」跟「我所」统统放下,再也不执着,这样才能够入门。
入大乘之门就是初信位的菩萨,入小乘之门就是须陀洹初果。你要是不能放下,你就永远入不了境界,永远作凡夫。学佛学了一辈子,天台大师讲「名字位中人」,名字位中是有名无实。名字位中人。你还是轮回心,你还是造轮回业;在六道里面,善因感三善道果报,恶因感三恶道果报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出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