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讲记 第156集
他摇头,他不相信,他不愿意接受;你跟他讲杀盗淫妄,他欢喜。所以在这个时代,法运衰了。会不会兴起?会,肯定的。人在这个时候,他一定受很多灾难,到灾难受够的时候,他觉悟了,他才晓得这个路错了,他会回头,回头佛法就兴了。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,众生纵然造灭佛的事情,佛也不会舍弃他,佛还是要救度他。佛永远是慈悲的,决定没有分别执着,永远是平等的,这个只有佛与法身菩萨才能做到,一般人做不到的。

    第四个是「说尽苦道无所畏」。佛在讲经说法里面,说「尽苦道」。「苦」,三恶道苦,六道轮回苦;「竟是在这里头受尽了、脱离了,永远脱离了。佛菩萨永远脱离了恶道,他还来不来恶道?他还来,常来。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,他来,他不受苦。说「不可思议境界」,他来,他住一真法界,跟我们不一样;我们住六道轮回,他住一真法界。这是什么原因?大乘经里面这一种讯息很多。佛跟我们说,每个人的境界都不一样,每一个众生的境界都不相同,所以法界无量无边。「十」是代表无尽,每一个人有他自己的法界,有他自己的境界。

    法界从哪里来的?是从心想生的。不要说无量众生有无量法界,一个众生,我们自己这一个人就有无量法界。我很虔诚在念佛,佛法界现前;我念大悲观世音菩萨,菩萨法界现前;一念贪瞋痴,三恶道的法界现前。就是一个人在一天当中,从早到晚就无量无边法界;不是从外头来的,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。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好: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」「识」就是心想,所以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所以佛教我们专门想善,不要去想恶,道理在此地。

    这是《大智度论》里面讲的「四无所畏」。《俱舍论》里头也有,也说「佛四无畏」:第一个是「正等觉无畏」,第二个是「漏永尽无畏」,第三个是「说障法无畏」,第四个是「说出道无畏」。《俱舍论》的意思跟《智度论》可以说完全相同。

    下面是「十八不共法」。这些名词术语,略说说就可以了。十八不共法前面三条是讲「身、口、意,无失」,永远没有过失,这是凡夫、二乘、菩萨都做不到的,到纯善无过,性德圆满现前。第四、第五、第六,偏重在心上讲的。第四、「无不定心」,我们知道如来果地上他那个定境叫「寂灭定」,清净寂灭,永远住在大定当中,「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」。菩萨要到八地才能到这个境界,八地叫「不动地」,不退转了。由此可知,七地以前,「定」有的时候还会失掉,失掉就是退转,但是时间很短,他能够再恢复;八地菩萨就不会了,如来果地究竟圆满。

    第五、「无异想心」,异想是妄想。真心离念,决定没有念头,佛法里面常讲「正念」,正念无念。对一般初学人来说,方便说「正念无邪念」;换句话说,正念还是有念,他没有邪念。这是什么人?这是法身大士,法身大士也是佛,分证位佛,他们没有邪念。如来果地上正念、邪念都没有,那才叫「正念」。正跟邪是相对的,六祖说得很好,「相对的是二法,二法就不是佛法」,我们套六祖说话的模式,「邪法正法是二法,二法就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」。真心永远没有念,那才叫正念,但是他自自然然能与十法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他就有应。

    为什么他没有念他会应?法尔如是,自自然然。所以这种境界,佛祖说法说到没有法子好说了,称为「不思议解脱境界」;这是真的,善恶两边都要舍。两边舍,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断恶修善?我们没有到如来境界,我们不断恶修善就决定堕三恶道,所以一定要这么做。诸佛到这个世间来示现,他也这么做,自自然然这么做,你要问他为什么?做给迷惑颠倒众生看的,做个榜样给他看。这就叫「大慈大悲」,这就叫「教化众生」,实在讲,他自己不需要这么做,他表演给别人看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十善业道经简介 >十善业道经目录 > 讲记 第156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