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 第158集
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58集
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看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七面,经文倒数第四行,最后一句看起:
【龙王,譬如一切城邑聚落,皆依大地而得安住;一切药草卉木丛林,亦皆依地而得生长。此十善道,亦复如是。一切人天,依之而立。一切声闻,独觉菩提,诸菩萨行,一切佛法,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。】
我们看这一段,这一段是本经的流通分。佛举了一个比喻,『譬如一切城邑聚落』。这个比喻好懂,我们住在这个地球上,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的城市,「城邑」就是城市,「聚落」是乡镇村庄,都不能离开大地,『皆依大地而得安谆。我们人不能离开大地,离开大地就不能生存。再看『一切药草卉木丛林』,这是指植物;动物离不开大地,植物也离不开,离开大地,它们也不能够生长。这是说明所有一切的生物,动物、植物统统叫生物,离开大地就不能够生长,这个比喻好懂。「大地」比什么?比「十善」。『此十善道,亦复如是』,十善道就像大地一样,情与无情共同要依靠的。在这个地方,有情众生我们比较容易理解。
修十善业,能得善果。佛家常说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话是实在的;《了凡四训》里面云谷禅师就讲得很清楚,中峰禅师也说得很明白,种善因决定得善果,这就是有求必应的道理。所以我们的求,要如理如法。世间人求愿的人太多了,为什么没有感应?为什么得不到?他不懂道理,他不知道方法,那个求不如理、不如法,所以没有感应。
佛门当中的求愿,也是我在早年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,他老人家跟我讲:「我们向佛菩萨求愿,长久不能够现前,不能满足愿望,这是业障障碍祝我们自己一定要反省,要觉察自己业障之所在,努力把业障消除,我们所求就满愿,就能现前。」业障怎样消除?大师告诉我:「忏悔。」跟普贤菩萨所说的「忏除业障」,一个意思。我问他老人家:「怎么忏法?」他跟我说了四个字:「后不再造。」这一句话说得容易,做起来是真难。儒家讲「不贰过」,也是这个意思;过失只有一次,不能重复,这叫真忏悔。他告诉我:「用不着到庙里去烧香磕头、去许愿,用不着。」那个时候我初学佛,连三皈依都还没有受,他教我无需要到庙里去拜佛,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,最重要的是「改过自新」。
所以,我们知道自己的过失,发现自己的过失,这就是开悟,人觉悟了。悟后最可贵的,是要修行。「修行」是什么?就是改过;把自己的过失改过来,这叫修行。所以修行是修正我们的过失,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,这叫修行。由此可知,修行不仅仅是念经、念佛,不是的,那个念经、念佛是修行的方法;真正修行要懂得,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。从哪里修?祖师大德都教我们「从根本修」。什么是根本?「起心动念」是根本,这是最高明的修行方法,最高的。我说话说错了,下次我改过,我做事情做错了,下次我再不敢做了,这是从事上、从身上修,不是从根本;根本是从起心动念,从这里改过,你的身、口自然就没有过失了。所以要懂得念头才起,就要能觉察到,古大德常常教人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。念头起来,这是当然之理;人没有证得究竟的果位,就是菩萨,他还有念头。
所以我们想想,等觉菩萨他要不是生相无明念念相续,他怎么会在这个世间?不可能。等觉菩萨的一念生相无明也是念念相续,所以他才示现出根身世界。一真法界、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变现出来的,它是无明相续而现的世界;如果这一念无明断了,那就是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上的话,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那佛还度不度众生?不度众生了。所以从这个地方,我们体会到佛的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。佛到这个境界,他那最后一品无明断不断?他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