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 第159集
开始,你有资格皈依三宝,你有资格受持众戒。如果你连法性土都没有,你连立足之地都没有,你靠什么?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,我们不能不讲求。
我们学的是什么佛?修的是什么道?连个根本立足地都没有,什么都不必谈了,那修的道是妖魔鬼怪的道,决定不是正法,决定不是佛道。不但不是佛道,经上说得那么清楚,不是天道,也不是人道,人天都要以这个为基础,你就可知他走的是什么道,他走的是鬼道、地狱道、畜生道,他是这个道,因为那些道没有说以十善为基础的。十善基础这个道是从人起,「一切人天,依之而立」。换句话说,不修十善,就是三恶道;你要想得人天,你要好好的修十善业道,你才能得人天的果报。一切佛法究竟圆满的大道,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。末后这一段经文:
【佛说此经已,娑竭罗龙王,及诸大众,一切世间,天人阿修罗等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】
这部经是佛在龙宫里面讲的。『娑竭罗』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是「咸水海」。我们知道,这地球上的海水是咸的,咸水海。我在前面也把这个意思跟诸位透露过,「咸水海」表什么?「苦海」,表这个意思;那个海水味道很不好,不能喝。所以佛在娑竭罗龙宫,它就表这个意思: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居住的环境是苦海。『龙王』也是表法的意思。「龙」是非常善于变化的,比喻我们现代的社会,人心、造业,千变万化。佛讲这部经,选择这个地方,我们就晓得,他有他的用意在。
苦海无边,人情事理变化多端,我们生在这个环境,用什么方法来应付?用什么方法来生活下去?佛跟我们讲,「十善业道」。也许有人说:「我们果然照十善业道来做,那我们处处吃亏上当,在这个世间活不了,活不下去。」没错,这个世间活不下去,到天上去了。你是善人,你应该有好的果报,天上果报比这儿好,极乐世界比这儿就更好了。具足十善,没有受三皈五戒,念佛都能往生。怎么晓得能往生?《无量寿经》「三辈往生品」里面讲得很清楚,修十善业,一条一条都说出来了。所以,具足十善业,念阿弥陀佛能往生,何必留恋这个世间?何必跟这些人勾心斗角?没有必要。
所以,真正修行人,释迦牟尼佛示现那个榜样给我们看,「安贫乐道」,我们甘心情愿过一种贫苦的生活。实在讲,「贫」是真的,「苦」是假的。修道人他贫而乐,他不苦,我们世间人就贫和苦。你看看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,颜回的物质生活很苦,「箪食瓢饮」,那是形容他物质生活条件,吃饭连个饭碗都没有,用竹子编一个篓当作饭碗盛饭,喝水连杯子都没有,用个瓢作杯子,生活苦到这个程度;夫子赞叹他,一般人过这个生活会感到很苦,「人不堪其忧」,别人过这个生活非常忧愁,「回也不改其乐」,颜回一天到晚快乐得不得了。贫而乐,他不是贫苦,他是贫乐。你看基督教《圣经》里面讲的「甘贫」,甘贫有两个意思:一个意思是甘心情愿过这个贫苦生活,这是一个意思;另外,「甘」是甜美,贫得很快乐。「甘贫」,这两个字用得很好,这是基督教《圣经》里面所说的,我们要懂得,要能过这种生活,十善业道就不难了。
十善业为什么做不到?我们不肯、不愿意过这个贫苦的生活,贪图物质上的享受,这就坏了。「贪图」是贪心,十善里头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你这个贪心在作祟,那就没有法子,你的十善业就修不成。所以一定要断贪心,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;再恶劣的环境,无论是物质环境、人事环境,决定没有瞋恚心;不贪、不瞋,这是大定,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首楞严王三昧」。不痴是智慧,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样样都清楚,样样都明了,不痴。身三、口四自然就做得很圆满,哪里会有过失?
古大德教我们「从根本修」,我们现在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