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第六卷 学佛的基本德行
握念头,把念头安住在正见上。只有这样,学佛才能相应。假如把念头安住在无明上,让烦恼、贪、嗔、痴去支配自己的念头,那么就会造下许许多多的恶业。所以,佛陀告诉我们要常念思维,观察善法,并且要令诸善法,念念增长。让善的念头,越来越强大,才能使自己生命中的贪嗔痴阿烦恼阿各种欲望阿各种情绪啊,这些力量越来越小,进而达到改造自己生命的目的。不容毫分,不善间杂。要在令诸善法,念念增长的过程中,不允许有分毫不善的念头掺杂进去。那么,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念头,比如用一个小时的时间,看看自己到底会出现哪些念头?有多少与贪、嗔、痴等烦恼相应,有多少与戒、定、慧、慈、悲、喜、舍等善法相应。如果能经常观察自己的念头,通过这样长期的修行和训练之后,每一个念就都能够与佛法相应了,修习的善念,念念增长、念念相续,那么,困扰我们的那些不善念头,就没有机会活动了,自然会达到不容毫分,不善间杂的效果。通过这样的修行,久而久之,就能令诸恶永断,善法圆满。因为,善的念头一旦念念相续,恶的念头自然也就息灭了、降伏了。一旦把这些不善的念头清除之后,善法就能圆满了。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。这样,就能亲近诸佛菩萨及其他的圣众。上面讲了半天善法。那么,善法到底指的是什么?这段经文就给善法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:谓人、天身,声闻菩提,独觉菩提,无上菩提,皆以此法,以为根本。所谓善法,主要是从它的结果来说的,看它能招感什么样的果报,以此来判断这个行为是属于善的,还是属于恶的。这就是说,善法引起的行为能够使你来世继续做人,或者升天,或者能够成就声闻菩提──证得阿罗汉果,或者能够成就独觉菩提──证得辟支佛果,或者能够成就无上菩提──最终成佛。换句话说,所谓善法,就是能够成就三乘果位及人天乘果报的一种法。反之,能够驱使我们将来堕落到地狱道、饿鬼道、畜生道的法,就叫恶法。善恶的定义是从它引起的结果来判断的。《成唯识论》对善法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,它说善法能益此世、他世。这是从眼前利益及长远利益来衡量善恶的标准。善的行为不仅对现在有好处,同时对未来也有利益,这样的法就叫善法。有的行为对现在有好处,而对未来没有好处,这不可以称为善法。譬如,饱餐一顿美味佳餚,吃的时候有好处,觉得很开心,但吃完了,也就完了。像这样对现在有好处,而对未来没有好处的法不可以称为善法。善法要从两世来理解。像布施是善法,当一个人布施的时候很乐意、很欢喜,社会舆论也对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给予赞叹。这种布施的行为,不但对今生有好处,而且也为他未来世的生命带来良好的结果,诸如此类的法,就是善法。那么,善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?此法既是十善业道。由于讲的这部经典叫《十善业道经》,所以这段经文所说的善法主要是指十善业道。但是,大家要注意,并不是说除了十善业以外,其他的就不是善法。像前面讲的四谛、普贤十大愿王、六度、四摄、四无量,这些都属于善法。也就是说,凡是能跟佛果相应的一切行为,跟修行、解脱相应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称为善法。但是,我们现在讲的是《十善业道经》,所以这里所说的善法主要针对十善业道而言。何等为十?谓能永离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、贪欲、嗔恚、邪见。到底是哪十种呢?就是永离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、贪欲、嗔恚、邪见。这里最要紧的是永离两个字,要做到永离是非常不容易的。一个人要做到永远不杀生,永远不邪淫,永远不妄语,我看恐怕要成佛或证到圣果的人才能做得到。对于一般人来说,恐怕难以做到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产生一些不善的行为。那么,要把十善行做得非常的清净,自然是很困难的。但是,我们还是要知难而进,能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十善业道经简介 >十善业道经目录 > 第六卷 学佛的基本德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