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卷 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种行为
他的小沙弥,寿命只剩下七天了。他心里想,如果小沙弥死在寺院里,其父母怪罪下来,以为是我照顾不周,还是让他死在家里吧。于是老和尚就对小沙弥说:你的双亲很想念你,你可以回去看望他们,过一个星期后再来。小沙弥高兴地辞别师父,蹦蹦跳跳的回家去。小沙弥走在路上,看到小溪涧中有一大堆蚂蚁被困在大水中,善良的小沙弥就捡了一根小木棒架在上面,把蚂蚁从水中引渡出来,使千万只蚂蚁得以安全脱险。小沙弥回家过了一个星期,第八天回到寺院,师父见到小沙弥能够活着回来,感到很奇怪,就入定观察,才知道小沙弥因为救蚂蚁而延长了寿命。这是护生长寿的一个典型例子。第六,恒为非人之所守护。非人,指天龙八部。在宇宙中,除了人类肉眼所见到的动物之外,冥冥之中还生活着许多高级的生灵。如天龙八部,他们就如世间的侠客一样,时常喜欢干一些赏善罚恶的事,对世间上道德高尚、心地善良、广行善事的人,他们会在暗中保护着。《长阿含经》卷二十说:修行善法,具十善业,如是一人,有百千神护。第七,常无恶梦寝觉快乐。杀生的人,时常都会担惊受怕,你看那些杀人的凶手,白天心惊胆战,坐立不安,夜晚恶梦缠绕,一天到晚内心处在不安宁中。与此相反,不杀生的人心里没有负担,问心无愧,活得坦然,晚上睡得好,白天吃得香。开开心心地过日子。第八,灭除怨结众怨自解。杀生是在结怨,无论被你杀的人或动物,必然都会和你结下不共戴天之仇。在人类社会中,有些国家或民族,世世代代不断地发生战争,原因是因为怨怨相报,没完没了。杀动物也是一样,被杀的那些牛、羊、猪、鸡等,它们不会温顺地伸长脖子等死,总是强烈反抗,拼命挣扎,在极度的嗔恨心中死去,那么这些众生与杀生者必然结下仇恨。所以,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一见钟情之外,还有仇敌相见,格外眼红。如果不杀生就不会结下怨仇,不但现世不能结怨,而且还能化解宿世结下的怨仇。第九,无恶道怖。杀生的人将来要堕三恶道,遭受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之苦。反之,不杀生的人,就不会有堕落三恶道的恐怖。第十,命终生天。死了之后,能生到欲界天的天堂去享福。不杀生的人,不论是对自身的修养,还是从现身的处境,以及未来生命的发展来说,都是有好处的。是为十,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者,后成佛时,得佛随心自在寿命。如果我们把修十善的功德回向到佛果上,那成佛时所招感的果报是得佛随心自在寿命,就是想活多长时间,就能够活多长时间。(二)不偷盗【复次,龙王!若离偷盗,得十种可保信法。何等为十?一、资财盈积,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;二、多人爱念;三、人不欺负;四、十方赞美;五、不忧损害;六、善名流布;七、处众无畏;八、财、命、色力安乐,辩才具足无缺;九、常怀施意;十、命终生天。是为十。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者,后成佛时,得证清净大菩提智。】这段经文讲不偷盗的十种利益。偷盗,又叫不与取,指凡是人家没有给的东西,我们把它占为己有了,都是属于偷盗的行为。凡以骗娶窃娶强夺、霸占、吞没、坑、蒙、拐、骗等各种手段占有他人的财物,都是偷盗的行为。造成偷盗的业力要具备以下五个条件:1、故意起盗心,有心要盗,而不是无心。2、属于别人的东西,而不是自己的东西,假如是自己的东西,就谈不上偷盗了。3、知道是别人的东西。有时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放在一起,时间一长,结果忘了,误以为是自己的,这样即使拿了别人的东西也不算偷。我们现在所说的偷盗,必须知道这个东西是别人的,而不是自己的,也不是把别人的东西当作自己的来想,然后再去拿,这是自欺欺人的伎俩。4、预先有盗窃的动机和准备,比如作案计划,行动纲领。5、不是误龋具备了以上五条,偷盗的罪名就成立了,偷盗的业力也就形成了。一个人如果不偷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