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 述
他把这本经,请求释迦牟尼佛说出来。说出来它的利益,一个方面是帮助我们消除业障,另外一个方面要让我们跟着药师佛去学习。所以,这是文殊师利菩萨的一种发心。我们要领会文殊师利菩萨的一种发心。要不然的话,我们就对不起文殊师利菩萨了。尔时,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:「善哉!善哉!曼殊室利!汝以大悲,劝请我说诸佛名号,本愿功德,为拔业障所缠有情,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。汝今谛听,极善思惟,当为汝说」。曼殊室利言:「唯然!愿说,我等乐闻」。在这个时间,文殊师利菩萨请求释迦牟尼佛讲说。这个时间,释迦世尊非常赞叹妙吉祥菩萨,非常赞叹文殊师利菩萨。这时说:「善哉!善哉9就是太好了。你这个提问,提得太及时了,提得太好了。「曼殊室利!汝以大悲」你是因为大悲心,而劝请我说诸佛名号,本愿功德。你看看,释迦牟尼佛非常理解文殊师利菩萨。「你为什么请我说这个经呢?我知道,我理解了。你是以大悲心,要利益将来的众生,要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拔除业障。」你看看,这个师徒之间好默契。他一说话,佛就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说,而且还非常赞叹。你看,佛对于弟子就是这样。经常赞叹,经常鼓励。在这样的过程当中,这些弟子他的内心是非常愉快的。对不对?谁不喜欢听别人赞叹呢!你所做的事业,别人没有理解,没有肯定,那就非常糟糕啊!做了很多事情,人家不理解,这很糟糕!你所做的事情,人家都一一二二地看在眼里面。佛,他就没有一个遗漏的,佛都理解。「你这个很好啊!你以大悲心来劝请我说诸佛名号的本愿功德。」你的利益「为拔业障所缠有情」,就是让那些在业障缠缚当中的有情,能够拔除他们的业障,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。文殊师利菩萨的所有发心,释迦牟尼佛从头到尾,从内到外没有遗漏地都理解。这就是老师。你要遇上这样的老师,心情就很高兴了。「汝今谛听,极善思惟」,今天你这样劝请我,好,我就给你说,但是你要好好听。「谛听」、「谛听」,什么叫「谛听」?专心一意地听,不要三心二意。你今天听经闻法,是不是在谛听?你要三心二意,又在打手机,又在发信息,又在打瞌睡,又在打妄想,那就不叫谛听了。所以说谛听,就是专专心心地听。「极善思惟」,听了之后,要好好思维这种道理。「当为汝说」,我现在就给你讲说诸佛的本愿功德以及他们的名号。你看看,佛在讲经说法之前,就把应该要怎么样的一种听法态度教给我们了。要「谛听」,要「极善思惟」。如果说没有悟性的,看《药师经》看不懂的。你不要说很简单,但是今天有多少人看懂了?一个,你要理解文殊师利菩萨的发心。二个,人家在这儿讲,讲了之后你真的就能按照《药师经》的十二个大愿去发愿吗?很多人他就不愿意。就仅仅求药师佛给我们消灾,我们自己不消灾。这个时间,还是一种迷信。这十二个大愿,你仅仅看作是药师佛的大愿,没有看做我们也可以发这样的大愿,那你还是没有看懂。而且,把《药师经》讲了,药师的名号有多么不可思议,《药师经》有多少功德利益,然后能够得到什么好处,这一些全部给你讲了。但是,你的信心呢?没有发起来。没有发起来,给你讲这部经其实你就没有相应。给你讲说这个经,就是要你听闻,思维。听了之后要思维。怎么思维?把这部经从头到尾的道理,在我们内心里面,一遍又一遍地思维。你思维过没有?如果没有思维,表面上说我们真正懂了药师佛的好处,但是你并没真懂。佛法真正地修行,就在极善思维当中!这就是上师经常给我们强调的「念念不忘」,这就叫极善思维。如果说,你不是念念不忘,那就不叫极善思维。如果说,你随时随地都不忘药师佛的十二个大愿,不忘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,那这个时间,你的内心里面就会感恩药师佛,就会升起清净的信心。由于这样的信心,你就会按照药师佛的这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