霸图
弱自己呢?开始谋划这场战斗的时候,参与的人都提出敌人如果严密地把守大岘山,不轻易出来交战,那么就会导致给养跟不上,不能坚持下去。高祖说:
不会这样,鲜卑人贪婪,没有长远的策略,既希望胜利,也吝啬那些庄稼,不会轻易收割。认为我们是孤军深入,不能长久坚持,一定会挑逗我们和他决战,我们假意应战,等到我们一过大岘山,局势就对我们有利了。进入大岘山后,不见敌人动静,高祖高兴地说:老天帮助我们呀!众人说:
我们还没有打胜仗,你为什么这样高兴?高祖说:我们的军队已经通过了险要之地,将士有拼死战斗的决心,田野里遍地是粮食,军队不会溃乏。
敌人中了我们的计策,打败他们是一定的了。六月,慕容超派公孙五楼把守临朐,老弱士兵守卫广固。听说刘裕大军逼近,慕容超也清醒了许多,离临朐四十里的地方有条巨蔑河,慕容超派公孙五楼去抢占,说:晋的军队得以抢先就不好战胜他们了。公孙五楼飞快地进军。前锋孟龙符抢在公孙五楼前面占领了巨蔑河。公孙五楼退了回去。大军四千人分两路缓缓前进,没等到临朐,慕容超的军队就纷纷到达。孟龙符等率兵抵抗。太阳偏西的时候,战斗正激烈。高祖对檀韶等人说:敌人的精兵都在这里了,临朐留守的士兵一定是些老弱并且人数不会很多。你偷偷绕过他们的后边,袭击临朐,一定能攻克。多更换旗帜以迷惑敌人。这是韩信用来攻克赵地的办法。况且我以前声称军队从海道进发,你们到达之后一定要大加宣扬。檀韶等人击鼓进军。敌人看见后大惊失色,高呼:从海道来的军队到了!慕容超丢掉城池逃跑。于是攻下了临朐。敌方军队听说临朐已被攻陷,一时不知所措。
高祖刘裕亲自击鼓助威,士兵都奋勇作战。大败敌人。慕容超逃进广固,进军包围他,攻下城后擒获慕容超,押解到京城,并在建康处决了他]。卢循盘据在南海郡,乘高祖北伐的机会,袭击建业。高祖返回后,打败卢循。刘毅在荆州,背叛高祖。高祖派将领讨伐并杀死刘毅[裴子野说:树立义旗,结盟成就大事的人,很少有善始善终的,为什么呢?当时在一起共同目睹了成功胜利的场景,不知道称王为帝的艰难之处。互相计较轻重利害,彼此各不相让。认为别人都是没出什么大力,而我是消灭敌脸人的主力,所以宁可我对不起他,不能他对不起我。刘希乐和诸葛长民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,难道是因为不知天命吗,还是形势发展才使他们这样做的?武王缔造周朝真了不起啊!八百诸侯会盟,都说:纣王可以被讨伐了,尚且把军队退回孟津。
难道是他不知道顺应民意,讨伐民贼吗?实在是因为性急就会招致很多祸患呀!高祖派往东边的部队是足够快了,而侥幸的行动从此多了。哎,仁义之道衰落而达到不厚道的地步,更何况要建立奇功了]。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反叛,讨伐他[裴子野说:《尚书》主张考虑周全再采取行动,行动要把握好时机,象司马休之那样的行动,没有把握好时机。老天厌弃晋,谁也没办法再去救助,司马休之本人虽很得民心,能违抗天意吗?五种运势变化演进,没有不最终灭亡的国家。成为衰落的姓氏,处在昏乱的朝代,即使象商代的三位贤人那样有才德,尚且难逃颠沛流离的命运,况且豪杰侠义之士了!
过去中原曾被残无人道的践踏。现在四海之内都争着侍奉中宗,难道仅仅因为他是晋的后裔的缘故吗?他本人确实有礼仪,所以才能统一南方,生机勃勃地兴起。到司马德宗的时候,仍旧想维持这样的局面,然而却不能做到]。
晋帝加封刘裕为相国,总领百官,作扬州牧,封给十个郡的地盘,进官爵为宋公。晋安帝死后,大司马琅琊王继位,让刘裕进入朝廷辅佐他,并最终迫于无奈把帝位交给了刘裕[刘裕捧着表册表示辞让,但没有通过。宋的谏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