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卷五
的江山,也享国百余年。大概秦朝、隋朝流毒四海,罪恶极大,上天诛之。晋朝的八王之乱,孽后贾南风专权乱国,都是因为晋惠帝昏庸无能所至,并不是得罪百姓。所以它的灭亡和秦、隋朝的灭亡不同。
上官桀
【原文】
汉上官桀①为未央厩令,武帝尝体不安,及愈,见马,马多瘦,上大怒:令以我不复见马邪?欲下吏,桀顿首曰:臣闻圣体不安,日夜忧惧,意诚不在马。言未卒,泣数行下。上以为忠,由是亲近,至于受遗诏辅少主。义纵为右内史,上幸鼎湖,病久,已而卒起幸甘泉,道不治,上怒曰:纵以我为不行此道乎?衔之,遂坐以他事弃市。二人者其始获罪一也,桀以一言之故超用,而纵及诛,可谓幸不幸矣。
【注释】
①上官桀,西汉陇西上邦人,约武帝、汉昭帝时人。武帝时任太仆。后来上官桀密谋欲废昭帝,但事情败露,被诛族灭。
【译文】
西汉时,上官桀任未央宫厩令,汉武帝曾经身患疾病,病好后到马厩察看,发现官马大都很瘦弱,非常恼怒,说:厩令莫非以为我不能再看到官马了吗?打算将他交给有关部门议罪。上官桀马上顿首谢罪:我听说圣体不安,日夜忧愁,牵肠挂肚,心思确实没用在官马身上。话没说完,已泣不成声,泪流满面。汉武帝认为上官桀一片忠心,从此把他作为近臣看待,甚至于让他奉遗诏辅佐少主。义纵任右内史时,汉武帝驾临鼎湖,得了重病,久治不愈,后来终于康复。起驾游幸甘泉宫,看到道路没有得到清理,不禁大怒,说:义纵认为我不能再走这条路了吗?内心极为恼恨义纵,于是借其他事治罪义纵,并将之斩首示众。这二人刚获罪时是一样的,上官桀因为一句话被破格提拔重用,而义纵却被斩首,可以说上官桀很幸运而义纵太不幸运了。
韩信周瑜
【原文】
世言韩信伐赵,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,绝其粮道,成安君不听。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,还报,则大喜,乃敢引兵遂下,遂胜赵。使广武计行,信且成禽,信盖自言之矣。周瑜拒曹公于赤壁,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,会东南风急,悉①烧操船,军遂败。使天无大风,黄盖不进计,则瑜未必胜。是二说者,皆不善观人者也。夫以韩信敌陈余,犹以猛虎当羊豕尔。信与汉王语,请北举燕、赵,正使井陉不得进,必有他奇策矣。其与广武君言曰:向使成安君听子计,仆亦禽矣。盖谦以求言之词也。方孙权问计于周瑜,瑜已言操冒行四患,将军禽之宜在今日。刘备见瑜,恨其兵少。瑜曰:此自足用,豫州但观瑜破之。正使无火攻之说,其必有以制胜矣。不然,何以为信、瑜?
【注释】
①悉:全部。
【译文】
周瑜世人都说韩信攻打赵国时,赵国的广武君李左车请求用一支奇兵堵塞井陉口防守,以断绝韩信军队的粮道,成安君陈余没有采纳他的意见。韩信所派遣的闻谍暗中刺探得知陈余没有采纳广武君李左车的计策,回来报告,韩信大喜,马上率军前进,随即战胜赵国。假使广武君李左车的计策得以采纳,韩信就要战败被擒,这大概是韩信自己说过的话。周瑜和曹操在赤壁对阵,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,正巧遇很猛的南风,这才烧毁曹操的所有战船,曹军大败。如果没起大风,黄盖没有献火攻之计,那么周瑜就未必能取胜。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善于观察人的结果。因为,用韩信对付陈余,就如同用猛虎对付羊猪一样,韩信对汉王刘邦说,请求向北攻下燕国、赵国,假使井径口不能通过,他必定会想出其他锦囊妙计。韩信对广武君李左车说:假若成安君采纳您的计谋,我就要战败被擒。这大概是韩信谦虚以求李左车畅所欲言的说法。当孙权向周瑜询问破操之计时,周瑜已经陈说了曹操贸然进军的四种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