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·卷十三
赦免,君子认为他一定会回来;把感恩变成怨恨,秦国是不会这样的吧?秦国终于让晋惠公回到晋国。

    秦国攻打赵国,赵国向齐国请求援救。齐国提出要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人质,赵太后不肯,说:有再说让长安君作人质的,老妇一定要向他脸上吐唾沫!左师触龙表示希望晋见太后,太后气呼呼地请他进来,知道他必定是因为这件事而来的。左师从容落座,先询问太后身体有无病痛,接着请求让自己的小儿子当个宫廷黑衣卫士。太后问:男子汉也爱怜自己的小儿子吗?触龙答:比女人们更爱怜。后来话题涉及到太后的女儿燕后,接着又深入探讨赵王三代以下没有功绩而封侯的子子孙孙,灾祸涉及他们自身的情况。太后省悟之后,触龙就问:长安君凭什么把自己托身在赵国?在这种情况下,太后说:任凭您支派他吧!长安君于是被派出国去作人质。

    范雎在秦国受到冷落,蔡泽来到秦国,让人公开讲一些激怒范雎的话,说:燕国来的客卿蔡泽是天下的善辩之士,他只要一见到秦王,一定会使范雎丧失相位。范雎说:诸子百家的学说,我全都懂得;众人的论辩,我都挫败过他们,这样还怎么能使我失去相位呢?让人召来蔡泽,问他说:您扬言要取代我任相国,有这事吗?蔡泽答道:是的。接着又引据商鞅、吴起、大夫种(越国大夫文种)的事例。范雎知道蔡泽要用游说之词难为自己,故意心口不一地说:牺牲性命,成就名声,为什么不可以?蔡泽拿生命、名声都要保全的道理诱导他,以闳夭、周公的忠贞圣明为他树立榜样。忠告他当今秦王并不加倍优遇功臣,不像秦孝公、楚越王那样,你范雎的功劳也比不上商鞅等三人。规劝他归还相印,把相位让给贤者。范雎对蔡泽肃然起敬,抛却了原先的恼怒,失去了原有的辩才,恭恭敬敬听他的意见,把他请到家中待如上宾。最终取代范雎做了秦相的就是蔡泽。

    秦始皇(统一前为秦王时,生母曾助人发动叛乱)把母亲放逐出秦都,下令说:有敢拿太后的事来劝谏的,杀死他!为这件事而死的人已经27人。茅焦请求入宫劝谏,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煮死他。茅焦借夏桀、殷纣狂乱背理的行为来责备秦王,话还未说完,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。

    吕甥(阴饴甥)的言论出自于正义,左师的计谋发挥于爱心,蔡泽的劝说激发于情理,至于茅焦,真是所谓老虎嘴里拔牙的人了。范雎曾使擅权30余年的秦昭王的舅父穰侯遭受困厄,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,为什么一下子就不如蔡泽了呢?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啊!

    萧房知人

    【原文】

    汉祖至南郑,韩信亡去①,萧何自追之。上②骂曰:诸将亡者以十数,公无所追;追信,诈③也。何曰:诸将易得,至如信,国士无双,必欲争天下,非信无可与计事者。乃拜信大将,遂成汉业。唐太宗为秦王时,府属④多外迁,王患之⑤。房乔曰:去者虽多不足吝,杜如晦⑥王佐才也,王必欲经营四方,舍如晦无共功者。乃表留幕府,遂为名相。二人之去留,系兴替治乱如此,萧、房之知人,所以为莫及也。樊哙从高祖起⑦丰、沛,劝霸上之还,解鸿门之厄,功亦不细矣,而韩信羞与为伍。唐俭赞太宗建大策,发薄津之谋,定突厥之计,非庸臣也,而李靖⑧以为不足惜。盖以信、靖而视哙、俭,犹熊罴⑨之与狸狌耳。帝王之功,非一士之略,必待将如韩信,相如杜公,而后用之,不亦难乎!惟能置萧、房于帷幄中,拔茅汇进,则珠玉无胫而自至矣⑩。

    【注释】

    ①亡去:逃走。

    ②上:汉高祖刘邦。

    ③诈:欺骗,诓骗。

    ④府属:府中幕僚臣属。

    ⑤患之:以之为患。患,担忧。

    ⑥杜如晦:字克明,唐初名相,凌烟阁24功臣之一。李世民为秦王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容斋随笔简介 >容斋随笔目录 > ·卷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