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
众。
善男子,此名菩萨示现安居,过三期日,随往无碍。
善男子,若彼末世修行众生,求菩萨道入三期者,非彼所闻一切境界,终不可取。
善男子,若诸众生修奢摩他,先取至静,不起思念,静极便觉,如是初静,从于一身至一世界,觉亦如是。
善男子,若觉遍满一世界者,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,皆悉能知,百千世界亦复如是,非彼所闻一切境界,终不可取。
善男子,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,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,依种种门,渐次修行勤苦三昧,广发大愿,自薰成种,非彼所闻一切境界,终不可取。
善男子,若诸众生修于禅那,先取数门,心中了知生住灭念,分齐头数,如是周遍四威仪中,分别念数无不了知,渐次增进,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,犹如目睹所受用物,非彼所闻一切境界,终不可取,是名三观初首方便。
若诸众生遍修三种,勤行精进,即名如来出现于世,若后末世钝根众生,心欲求道不得成就,由昔业障,当勤忏悔,常起希望,先断憎爱嫉妒谄曲,求胜上心,三种净观随学一事,此观不得,复习彼观,心不放舍,渐次求证。
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圆觉汝当知,一切诸众生,
欲求无上道,先当结三期。
忏悔无始业,经于三七日。
然后正思惟,非彼所闻境。
毕竟不可取,奢摩他至静。
三摩正忆持,禅那明数门。
是名三净观,若能勤修习。
是名佛出世,钝根未成者。
常当勤心忏,无始一切罪。
诸障若消灭,佛境便现前。
圆觉问意,谓佛说至此,种种方便,至矣尽矣,吾辈今得修佛,巳得开悟,进修自易,若佛灭后,末世众生,未得悟者,见诸净观法门,不知所择,究从何法先下手加行乎。若无决定,则心无安处矣,愿再赐广大开示,以臻圆满。
佛首说无所谓正法像法末法,众生具大乘性者,皆可修入,先正信佛所已说之秘密大圆觉心,种种修法,随机思察自己之根性,于无他事因缘时,即可设立道场,约会伴侣,立一期限,克志加功,长期百二十日,中期百日,下期八十日,就事因缘,择定一期,于其时,身心内外净洁,如佛在时,当正思惟,若在佛灭后,则立形像,同一心存目想,生正忆念,如佛来住,引心入观,自性真身,与佛同一常住不灭,并庄严道场,悬诸幢幡,三七日内,稽首十方诸佛,恭敬称名,请佛赐加护持,为我证盟,我今悔过,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嗔痴,从身语意之所生,我今一切皆忏悔,如是诚求,过三七日,自得身心泰然,感应道交,摄念归一,打成一片矣,此即善境界也。若其时适逢夏首自咨时,则不必定取声闻乘修法,拜住持和尚,合和徒众而行,可迳于佛前陈词,谓我某甲,求入如来地,修寂灭行,我今以心性为安居,不以形界为安居,故圆觉即我伽蓝,根尘无染,身心安居,所缘即寂,内性平等,涅槃自性,本无系属,于三月内,愿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,安居觉海,念念无闻,不依声闻小法而求无上妙觉,故不系徒众云云,此名菩萨示现安居,若道场已满,而小乘夏限未终,亦不必定取小法继续再修,可随意他往而无碍矣,故末世修行人,求菩萨道者,非彼所应闻之小乘境界,终不可取,以修证者异也。
次说众生修三观法,谓修止者,从观空入,亦如前之安居,先取至静,不起思念,至静极时,便圆觉显现,由一身觉,通至一世界,其中有一众生,起一念者,无不悉知,如是通至百千世界,无不遍知,但非彼所应闻之小乘境界,终不可取,以修证者异也。若诸众生修观者,从幻观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