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记(净空法师主讲)
其相宛在。再拆开来,房子没有了。聪明人一看到这种现象就觉悟,相之有不是真有,其灭亦非真灭。因其本来没有,缘聚不是真有,原本就不生,缘散之后,当然它也没有灭。科学家观察一切万物,告诉我们物质不灭,能力不灭,这与佛经所说一切法不生不灭非常接近。凡夫见一切法有生灭,执著在假相上,对于一切法之形成过程完全疏忽,于是堕落到生死轮回。凡夫著有,无量劫来内心存有这种错觉,牢不可破,对事实真相很难接受。佛不得已随顺俗谛而说,人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异灭,矿物有成住坏空。本经是随真谛而言,如来五眼圆明,观察宇宙人生真相,为我们如实而说。整个般若之纲要,言简义丰,与诸大乘经华严法华一样圆满。假如彻底了解经中之真实义,即不难认得无生法忍。
‘不垢不净’,染著曰垢,离开污染谓之净,此指四谛因缘,苦集灭道而言。‘苦集’是世间因果,‘灭道’是出世间因果。凡夫流浪生死谓之垢,圣者断尽见思,超越三界谓之净。这是佛对于执著性空,厌离幻相的人而说的。说到实相理体,本自空寂,非可以染之使其垢,治之使其净。虽被恶缘所遮盖,而性本不垢,复为善缘所熏习而性未尝净。
‘不增不减’,乃对菩萨的开导。通常大乘法易于产生错误观念,道力增长,烦恼减少,断见思证四果罗汉,定慧增长,证得圆教初住,权教菩萨对于现象很认真执著。佛在此地告诉他们此现象亦非真实,所以说无智亦无得。智是修行功夫,大乘经说: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,说明不增不减。我们常说:菩提增长,烦恼减少,这话好懂,何以说不增不减?我们说增减是从相上说的,佛说不增不减是从性上说的。性是空相,烦恼性是空相,菩提性也是空相。从性上说,并无增减、垢净、生灭。从相上说,一切诸法有生有灭,有垢有净,有增有减。
佛说:‘随流认得性’。这句话非常重要,性是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真性中的真相确实如佛所说,在真性中无凡圣、修证、因果这些事项,显示般若之本体。禅家有一句话说的好:‘诸见脱落,独露真常。’就是这个境界。另外可以从一个比喻体会,真空实相如摩尼宝珠,当作本体,十二处十八界视为宝珠所现的光与色,因其能现许多不同光彩,所以为贵。宝珠之体是不变的。也不因色现而生,亦不因色不现而灭。其体如如不动,色相有生有灭,体无生灭。一切法不生,一切法不灭,若能如是解,诸佛常现前。意思完全相同。
本经一开始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,不但无色,亦无受想行识,亦无十二处,眼耳鼻舌身意,色声香味触法,亦无十八界,十八界是眼界乃至意识界。这些都是法相,空是讲法性,法性上无此等虚妄相。六祖在开悟时说:‘何期自性本来清净’;又说:‘本来无一物’,说明自性本体,清净无为,诸佛与大菩萨所证的即是此事,凡夫之迷亦迷此事。蕴处界这些现象,迷了时候才有。为什么有迷?为什么迷了就有这些现象?此乃严肃问题。在楞严会上,富楼那尊者向世尊提出此一问题,世尊有很巧妙的答覆,诸位如欲知其详,请查阅楞严经第四卷经文。明了即开悟,否则仍在无明壳中。一定要自悟,如被别人说破,就把自己的悟门关闭了,以后很难开悟。所以真正善知识不会把问题说破,他会诱导你豁然大悟,此教学方法之善巧。
金刚经说:‘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’如此肯定的说,即等于此经所说:是故空中无色,无五蕴,无十二处十八界。相是有,性是无,性中既无,相有也不是真有,此关键之所在。以第一句作一说明,空中无色,即今天所讲的物质,物质在感觉上是有,是假有、幻有、妙有。妙有非有,真空不空。如真有就有妨碍。细心观察,不难得到真相。如真有,理与事,事与事,皆有妨碍。如看电影,银幕是空的,什么都没有,虽然现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