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抉隐(元音老人著)
事婚娶;为奉养老母,未能出家。礼兴慈和尚学天台,绵密持执弥陀圣号;随古农居士习唯识,深入研究台教纲宗。亲近应慈大德学华严参禅,忽感人身顿失,光明朗照;追随仁知上师修心密打座,顿证虚空粉碎,大地平沉。蒙诸佛菩萨护念,瑞相屡现;参大愚祖师问答,妙语连珠。受金刚阿阇黎灌顶,尊列师位;应各地参学者敦请,开示佛乘。
师尊以九十余岁高龄,力倡明心见性。东至黑吉辽,西到云贵川,南始湘粤闽,北迄陕甘青,足迹遍及全国各地。美、德、法、日本、加拿大等海外学子,亦多有慕名来归。不辞辛劳,代佛宣化,因弘法而忘我;岂避讥嫌,撰著论述,以广开明心见性方便门。《略论明心见性》面世,启教界以悟入为根本,振聋发聩;《佛法修证心要》出版,示学人行真修之大道,刻骨铭心。
般若乃修行之眼目,佛法三藏十二部皆在里许;心经是般若之精华,大典一函六百卷尽摄其中。十方菩萨,由此启扬根本大教;三世诸佛,从斯开示无上法錀。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乃佛法经典之核心,故得‘心经’之名。师尊应敦请而开示经义,有听者发心,录入磁带;学人听录音以翻成文字,经师尊审阅,整理成书。即本书《心经抉隐》所由来也。西元一九九七年岁次丁丑后学弟子齐志军沐手敬书
前言绪说一、佛的契机契理之教二、诸法皆空,不住相故,无所得故三、《心经》的五重玄义四、译经人乙、正说(经文)一、总持分二、色空分三、本来分四、法用分五、果德分六、证知分七、秘密分小结
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
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,时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!是诸法空相。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。无眼耳鼻舌身意。无色声香味触法。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。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。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无苦集灭道。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。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。即说咒曰: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
《心经抉隐》正文
甲、绪说
今天,刚好是观世音菩萨圣诞之期,有不少同志邀我讲一讲《心经》的大意,这确是一个无上的胜缘。在未讲《心经》之前,先说一说《心经》的来龙去脉,《心经》里所含的精义和佛法、佛经的真谛所在,让大家先有一个正确的概念,然后再细细地演讲经文,就容易明白《心经》的真正意旨,真正得到《心经》的胜义,从而受持《心经》,亲证本来面目。
一、佛的契机契理之教
佛说法四十九年,说圆说偏,说顿说渐,无非都是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基、不同的机缘而方便应病与药。众生需要佛法,同样,佛法也离不开众生。就像药是为治病而设的,离开了病,药则无任何价值了。佛完全是为了治疗众生的疾病(心病),而应缘说教的,所以每个时期,说的法都不同。这是因为众生的病各不相同,要医好病,医生用的药也不应该相同。所以,佛的教化是契机契理之教。佛说法四十九年,共分五时而说。
1.华严时
第一时说法是华严时。犹如太阳初出时,只照高山,就像我们所说的须弥山。这是佛初成道三七日,为大菩萨讲说的大法,说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转根本无上法錀,度大菩萨。《华严经》是佛称性极谈,小乘根基的人接受不了。所以,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