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讲记(圣一法师讲述)
真心。
菩萨无住,不住又是什么相呢?不住便是无相,不住则内无我相,外无人相,中间无物相,叫作三轮体空。例如布施时,无能施的我相,无所施的物相,亦无受施的人相,如何无?不住则无,住便有,世人拣佛来拜,拣僧供养,也是住相,拣佛来拜,功德不会大,拣僧供养,失去普供的心,不名为普供养,名为别请供养,心小,功德亦小。
不住相布施,一供一切供,无住心犹如虚空,功德亦犹如虚空。金刚经云:菩萨于法,应无所住行于布施,所谓不住色布施,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,须菩提,菩萨应如是布施,不住于相,何以故,若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,须菩提,于意云何,东方虚空可思量不,不也,世尊,须菩提,南西北方,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,不也,世尊,须菩提,菩萨无住相布施,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。
菩萨觉住无住,所以不住生死,不住涅槃;若住布施,不能修持戒,若住忍辱,不能修禅定,菩萨如是无所住,六度万行齐修。
心的生相又如何?若觉生则无生,无生又是什么?无生就是佛,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生,十地菩萨还有二分无明生,初地菩萨有十分无明生,佛见心的生相,觉生则无生,见无生心,观一切法无生,证得无生法忍:烦恼是生法,烦恼不生便是菩提,业障不生就是解脱,生死不生是涅槃,众生无生是为诸佛,所以众生成佛很容易,只要能够觉生无生便是佛,因此,佛称为大圆满觉。
佛对心的四相最清楚,最明白,所以称为明心觉生无生、觉住无住、觉异无异、觉灭亦无减,生住异灭四相皆无,是为菩提心、清净心,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,唯佛究竟,凡夫迷而不觉。
修行就是想明心,但心不易明,达摩祖师有一首偈云:
心心心,难可寻,即时遍法界,窄也不容针。
心心心就是指过去心、现在心、未来心,金刚经云:过去心不可得。既不可得又如何寻?有可得方可寻,例如虚空不可得又怎可以捉摸,三心不可得故谓难可寻。宽时遍法界,宽即大也,宽时周遍法界,窄也不容针,窄时一口针也容不下,后两句是指心的相貌。
又云:
我本求心不求佛,了知三界空无物,若欲求佛但求心,只这心心心是佛。
达摩祖师云:我只求心,不求佛。东方有恒河沙数佛,南西北方,四维上下亦有恒河沙数佛,你求那一尊佛,故云我本求心不求佛。了知三界空无物,三界是唯心所造,明心时三界便空,古人云:三界无别法,唯是一心作,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。所以三界唯心,不是心外有三界,我们住在这三界之内,完全是唯心所现,唯心所造,故祖师云了知三界空无物。若欲求佛但求心,只这心心心是佛。想成佛,便要明心,佛是心造,不是佛作佛,是心作佛,所以净土经云的: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。达摩祖师教我们明心,即心是佛。
又一首几偈曰:
我本求心心自持,求心不得待心知,佛性不从心外得,心生便是罪生时。
首两句的意思是:我们若想求小时,这个心一早已把持了你自己。昔日须达多长者建祗桓精舍,舍利弗与他一起拉地基线,舍利弗忽然笑起来,长者问他何故而笑,舍利弗说:祗桓精舍还未建造,现在只是拉地线,但你六欲天的果报已现了出来。长者说:我只希望生兜率陀天,亲近弥勒菩萨。说完这句话,六欲天中五层天都隐没,只有兜率陀天现在眼前,是谓心自持。
持即把持之意,祗桓精舍虽未建造,只动一念头,天的福报便现出来,我们还未求心,已被心把持了自己。
求心不得待心知,心很灵敏,求七时不可以被心知道,虽然心是自己的心,称为菩提心,又称为本心,但无始劫以来我们迷了这个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