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心经讲记(圣一法师讲述)
大喜大舍,佛的功德,一一都清楚。

    如果我们眼能自看,不向外看,便能具足五眼,因此,般若不是向外求,般若就是自看、自见。

    昔日五祖命六祖作务,六祖答曰:弟子自心常生智慧,不离自性,便是福田,末审和尚教作何务?智慧从自心生出来,不离自性,这便是福田,可知六祖一开始便懂得自看,但自看是难事,眼看人容易,自望则难得很呀!

    所以眼不易自见,耳不易自闻,心不易自觉,意不易自知,自看自观,不是容易,但我们一定要向这个地方下手。

    昔日马祖有一弟子,名石拱禅师,未出家时是一个大将军,喜欢射鹿。有一天,经过马祖的道场,马祖问他是何人,他说我是个猎士,要射鹿,马祖问他一箭射多少只,他说一箭射一只,马祖说:你不懂射。我不会射,然则和尚懂射否?马祖说:我懂射。那你一箭射多少只?祖曰:一箭射一群。猎士曰:彼此是众生,何必一箭射一群呢?马祖曰:你既然明白这道理,何不自射?若教某甲自射,无下手处。

    你看,射鹿有下手处,自射却无下手处,马祖即时赞叹:这汉历劫无明,一时倾尽。自射无下手处即无自己,所以历劫无明,一时倾尽,彼因此出家。

    你要知道呀,断烦恼若一个一个的来断,需要很长久的时间,若能自断,所有烦恼,一时都清。烦恼从甚么地方生?从我而生,无我,烦恼便尽灭,所以自看、自见,是最妙的法门,但是,无下手处。因此,般若不是向外而求,背心向境-有我,属世智辩聪,背境求心-无我,明心生智慧,智慧不离自性,便是般若。

    有了般若又如何?般若波罗蜜嘛!

    何谓波罗蜜?即到彼岸之意,到诸佛、圣人、佛土的彼岸,到涅槃的彼岸,到菩提的彼岸,到常寂光的彼岸,简单的来说:返我们的老家。

    到彼岸又作何解?六祖解释得最清楚:焚语波罗蜜,此云到彼岸,解义离生灭,著境生灭起,如水有波浪,即名为此岸,离境无生灭,如水常流通,即名为彼岸。著境有生灭,犹如大海有波浪,故名此岸,离境无生灭,即名彼岸。是故以般若波罗蜜,观一切法无生无灭,是名涅槃彼岸,若聪明有我,见一切法有生有灭,就是生死的此岸,在这个世界,一切都有生灭:国土有生灭、入有生灭、事情有生灭,如水有波浪,此波浪不同被波浪,香港不是伦敦,若到彼岸,离境无生灭,是净土,如水常流通,此水与彼水打成一片,极乐便是娑婆,娑婆也是极乐,是名流通。

    有了般若智慧,观一切法不生不灭,一切法清净,清净和合,万法打成一片,是名到彼岸,万法清净,就是波罗蜜多心;心是清净,无生死、无烦恼、无业障。到了彼岸,然后见真如心、清净心、涅槃心。

    但般若不是一件物,般若未曾离开一切法,而又不是一切法,般若是无相,般若经云:色空故,般若亦空,色无我故,般若无我,色无尽故,般若无尽,色不坏故,般若不坏,色清净故,般若清净,受想行识清净故,般若清净,受想行识无我故,般若无我,受想行识空故,般若空。所以般若不是离开一切法,般若

    与一切法打成一片,如来讲般若经,讲了二十二年,就是因为无一法离开般若。

    以观照般若自看、自闻、自觉、自照,背境欢心,无我,故能了生死,古时有一僧人问惟正禅师:请问和尚,道在何处?禅师答:道在眼前。道在眼前,为何我不见?禅师曰:有我,所以不见。有我不见,和尚还见否?有你有我,转转不见。无你无我,还见否?无你无我,阿谁求见?

    是以,若想求般若,尽量把我执减低,减至无,无我即见道,见道生智慧,就是般若。

    现在入文

    【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。】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介 >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目录 > 心经讲记(圣一法师讲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