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心经讲记(纯果法师著)
到秋天,就全枯萎了。它们这种变迁,究其原因,就是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,所以才会随著时间变更。现在这个实相般若,就不像世间那些无常的东西,它是诸佛常住的法身,是一切众生的本体。其本体,历三世不迁,陶洪炉不变,这就是实相般若。由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也可以证明,人人都具有一个不变的体性,例如我们在幼年时所看到的海水,海水是深蓝色的,到了老年再去看海水,海水也还依然是深蓝色的。这样不变,就足可证明我们这个见性是永远不会变动的。我们所变动的,只是躯壳而已。关于这种说法,在《楞严经》佛与〈波斯匿王〉谈论最为详细,要明白,可参考其文。

    二、观照般若。观,是能观智,照,是所照境。我们六根对六尘,若是没有般若观照力去观察,那么六根就会被六尘所转,不知不觉去分别它们。如果我们的真如心变成攀缘心,妄想心,这就是缺乏观照力所致。但凡,每个博地凡夫都是这样的。所以我们如果想不随外境所转,就必须处处提醒警惕,对于一切境界,一定要以般若观照力去观察,知道它们是没有自性,虚妄的生,虚妄的灭,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。如《金刚经》说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我们对于一切境界,果能如是观照,其幻灭心自然会消灭,同时定力也会逐渐生长。故观照般若一法,是每个修行人所必须学习的。它是成佛的捷径,是了脱生死的梯梁。如果我们能够这样修行,将来绝对可以成圣成贤的。

    三、文字般若。亦名方便般若。是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的前方便。上面两种般若一理一事,虽然各有深义,若是没有文字般若把它分析出来,那么实相般若之理和观照般若之事也就无从推究。所以,文字般若就是学佛人的一件方便。这里,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,据《起信论》说:心真如者,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。所谓心性不生不灭,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。若离心念,则无一切境界之相。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,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离心缘相,毕竟平等。照这推之,诸法既不可说,为什么吾佛已今还以文字声言唠唠叨叨说出一大藏教呢?答:诸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此固属定论。但吾佛为要教化众生,不得已从无言说中而说,此如以指标月,以文字般若作为方便。然以吾佛说法,端在随机教化,吾佛既以文字般若作为方便,把实相般若深义介绍出来,在众生方面,就不可随意执著。须知这只是吾佛说法的一种权巧方便,是一种修学实相般若的媒介。这点我们要特别注意。因为实相般若,若是没有文字般若把它分析出来,则实相般若的深义,也就无从了解。实相般若若无从了解,焉能修证?所以,吾佛为将佛法永纪于将来,不得已权宜立此文字般若,以可后人研究。吾人若要修证实相般若,当须在观照般若上修,这点,我们也要牢牢记住。

    梵语波罗蜜多,此翻到彼岸,又云彼岸到。岸,即道岸。意谓生死为此岸,涅槃为彼岸,烦恼为中流,般若为船筏。现在众生留居此岸,故沉溺生死。佛已空五住,尽二死,即已到彼岸。一此一彼,此即佛与众生之差别处。现在众生沦陷此岸,随其烦恼漂流,就是缺乏般若船筏的缘故。犹若〈惠能〉禅师说:一念愚,即般若绝,一念智,即般若生。所以众生要渡此岸,必须修习般若。般若称为船筏,意即渡义,如世人渡河过海,须用船筏。然世人之渡筏,是以金钱作为川资,佛家之渡筏,则以戒定慧三无漏学作为资粮。有这三者,才能渡此生死海。须知这船筏乃是十方诸佛菩萨所共乘,过去诸佛乘这筏到彼岸,现在诸佛也乘这筏到彼岸,未来诸佛也是一样。所以我们要到彼岸,当然也要乘这船筏。此谓苦海茫茫,回头是岸。

    以下就来解释心字。心,有肉团心,缘虑心,积聚要心,坚实心。现在所讲的是最后两个心。因肉团心,有形相,是每个人的父精母血所构造出来。这心有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介 >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目录 > 心经讲记(纯果法师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