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心经讲记(纯果法师著)
凡人临欲终时,但观五蕴皆空,四大无我,真心无相,不去不来,生时性亦不来,死时性亦不去,湛然圆寂,心境一如,但能如是直下顿了,不为三世所拘系,便是出世人也。切不得有分毫趣向,若见善相诸佛来迎,及种种现前,亦无心随去,若见恶相种种现前,亦无心怖畏。但自忘心,同于法界,便得自在,此即要节也。时下一般人对于此心都不善于处理,故往往不能认识本心。假若能回光返照,万缘俱寂,死心彻底寻求,总有一日觉悟,其何让〈迦叶〉尊者一人独得其诀,故学者应须努力。古人说: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,故《心经》之心字却是耐人寻味的,如人一心为四肢百骸之主宰。

    至于经字,佛的教典,统称为经。经者,常也。《维摩经注》云:古今虽殊,觉道不改,群邪不能阻,众圣不能异,故曰常也。其含义,依古所释,共有五种:一、涌泉义。此说经的含义,无穷无尽,犹若涌泉一般。二、出生义。佛的经典,是很深奥,它能出生无上诸胜妙法。三、绳墨义。如匠师以绳墨划定界限,知其分寸。此若佛经,指示邪正,学佛人应以眼力辨别,正则从之,邪应离之。四、显示义。佛的经典,是导化于人,其理其事,是无遮掩,学者阅之,即知其义。五、结鬘义。经的含义,是很深广,包含世出世间一切诸法,其文其义,是有陈次,犹若华鬘。此五义,是依古训。总说一句,经题是一经的纲要,人要研究经典,是要在经题下过一番工夫,经题明白,其义理就会明显的。

    二、译题

   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

    二翻译。佛应生在〈印度〉,所记载都是梵文巴利文,要成〈中国〉文,是要经过一番翻译的。这部经是〈唐朝〉〈玄奘法师〉所翻译的。

    〈唐〉,是朝代名。〈中国〉在〈唐朝〉,有前唐后唐。现在这唐,是属前唐,即〈唐高祖〉。〈高祖〉讳〈渊〉,字〈叔德〉,〈陇西〉〈成纪〉人。其祖〈虎〉与〈李弼〉等八人佐〈西魏〉,皆为上柱国。〈周闵帝〉受〈西魏〉禅,追封〈唐国公〉。〈虎〉生〈昺〉,〈昺〉生〈渊〉,皆袭封〈唐国公〉。〈渊〉仕〈隋〉,受〈恭帝〉禅,而有天下。都〈长安〉,国号曰〈唐〉。

    三藏,即经、律、论三者。法师,以佛教法,为人师表。意即这位法师,不但博学强识,且通三藏,而是人天师范。师本名〈袆〉,讳〈玄奘〉,〈河南〉〈洛州〉人。少年出家,与兄长〈捷法师〉同住〈长安〉〈庄严寺〉。〈贞观〉三年私往〈西域〉,至〈贞观〉七年到〈印〉土。而中间所经危险的事很多,集有《西游记》。(非世所流传之《西游记》)如师到〈罽宾国〉,道路虎豹甚多,师终日闭门而坐,至夕开门,见一老僧,头面疮痍,身体脓血,危然独坐。师诚拜谒,老僧口授《心经》令诵,遂得山川路平,怪物潜踪。后到〈中印〉土,遇大乘居士受《瑜伽师地》。入〈王舍城〉住〈那兰陀寺〉从上方〈戒贤论师〉受《瑜伽》唯识宗旨。〈贞观〉十九年,师还京师,二月于仪鸾殿见帝。帝曰:师去何不相报?师曰:当去时陈表三,上不蒙谅许,乃辙私行。帝曰:师能委命求法,惠利苍生,朕甚嘉焉。师遂奏在〈西域〉所获梵本经论六百五十七部,帝敕住〈弘福寺〉〈玉华宫〉翻译,一共译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。〈麟德〉元年,师与众辞决,寿六十五。帝辍朝三日,敕敛金棺银椁,四月安塔于浐东原。师在〈西域〉〈戒贤论师〉得《瑜伽师地》唯识宗旨,传授〈窥基法师〉。现在这部《心经》是法师所译。法师对于中国文化贡献甚大,我们现在能读诵是经,我们是应该饮水思源的。

    三、正文

    观自在菩萨,

    〈观自在菩萨〉,就是〈观世音菩萨〉的别号。名虽不同,其人则一。不过照文义来说,〈观世音〉似乎是在因上讲,〈观自在〉是在果上讲。这一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介 >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目录 > 心经讲记(纯果法师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