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 方便品第二
法会上无量无数的众生。「曾见诸佛」:他们过去曾见过诸佛,现在也见到世尊。「诸根猛利」:他们的根性都非常敏捷、聪明。「智慧明了」:也都很有智慧。「闻佛所说,则能敬信」:假若佛您说了,他们就会生出信心来,请佛慈悲演说这个甚深微妙的法。
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。而说偈言。
法王无上尊惟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
这时,舍利弗为了表示他请法之恳切至诚,乃将前面长行的意思,以偈颂重复一次。「法王无上尊」:世间出世间,唯佛最尊者。「惟说愿勿虑」:希望世尊说这个法,不要犹豫。「是会无量众,有能敬信者」:因为在这大会中,必有能够接受恭敬奉持者。
佛复止舍利弗。若说是事。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。皆当惊疑。增上慢比丘。将坠于大坑。尔时世尊重说偈言。
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
在前面,佛已两次告诉舍利弗:「止!」,这回是第三次了。为什麽说止呢?「若说是事,一切世间、天、人、阿修罗,皆当惊疑」:不但天、人等会惊怖疑惑;「增上慢比丘,将坠于大坑」:在大会中有些贡高我慢的比丘,自以为第一,他们将堕入大坑。这是人的通病稍有点聪明,不是究竟智慧,便光芒外露,到处炫耀自己是第一。真有智慧者是韬光晦迹的。那麽,这是不是一种贪心?不是的,能光明不外露,是为了防止贡高我慢。贡高,就是自视不凡,觉得总比别人优秀。譬如:黄种人以为黄种人优秀,白种人认为白种人优秀,黑种人则认为黑种人优秀,这都是贡高我慢的一种表现。古语云:「满招损,谦受益。」人一旦起了骄傲心,在学业上就有障碍,因为不能虚怀若谷来受教。没有学佛法的人,对佛理一窍不通,更不应生贡高心。
有些人,诚然是天赋异秉,聪明过人,无论看经、诵经都比旁人快。可是他很容易生出自满心,认为自己成佛也会比旁人快。这种人,切记不要有骄慢心。
现在佛所说的「增上慢比丘」,他们自以为什麽佛法都懂了。可是,他们的後果将会不堪设想。「将坠于大坑」:这个大坑,就是三恶道:畜生、饿鬼、地狱。
这时,佛又以偈颂回答舍利弗:「止止不须说,我法妙难思。诸增上慢者,闻必不敬信」:我这种甚深微妙的法,是说不出来的,很难有人信受。尤其是增上慢的人,更不能恭敬信受。
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。世尊。惟愿说之。惟愿说之。今此会中如我等比。百千万亿。世世巳曾从佛受化。如此人等。必能敬信。长夜安隐。多所饶益。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。而说偈言。
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惟垂分别说
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
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
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
这时,舍利弗又三番二次的恳请佛说:「世尊!惟愿说之,惟愿说之。今此会中,如我等比,百千万亿,世世已曾从佛受化。如此人等,必能敬信」:在这个法会中,如我等比即是与我同辈份的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等,经百万劫,生生世世接受佛的教化。多生多劫,佛已度化诸有情,彼等亦发愿生生世世常随佛学。佛为比丘时,这些人已皈依佛宝,为佛弟子。当佛证得初果罗汉,他们皆依佛出家。当佛证二果时,他们发奋随佛修行。佛以慈悲心来摄受他们。直到佛成佛之後,这些弟子皆证得阿罗汉果位,生生世世,随佛左右。这一类的弟子,必能敬信佛所说的微妙法。
「长夜安隐,多所饶益」:假若闻佛所说的这种法,在漫漫长夜中,就会无畏惧,身心安隐,得到无穷的利益。
我在东北和香港时,有些弟子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