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回:摆花酒大闹喜春堂 撞木钟初访文殊院
胖姑,原无不可;但是经了他手,其中必有几个转折,未免要化冤钱。倘若我找着这个姑子,托他经手,一定事半功倍。老人家总不会给我当上的。只恨动身的匆忙,未曾问得仔细,只好慢慢的寻找。一个人坐在车中往来盘算。一走走到他老人家拜把子的一个都老爷家。这都老爷姓胡名周,为人甚是四海①。见了面,居然以世侄相待,问长问短,甚为关切。贾大少爷急不待择,言谈之间,讲及朝政,不说自己想走门路,但说:如今里头的情形,竟其江河日下了。听说甚么当姑子的,胆敢出入权门,替人关说,这还了得!胡都老爷道:是啊,越是他们出家人,里头越相信。时事如此,无法挽回,也只得付之一叹的了。贾大少爷道:老世伯现居言职,何不具折纠参,那倒是名传不朽的。想是不晓得那个庵里的姑子叫个甚么名字,所以未曾动手?胡都老爷道:名字倒有点晓得,不过现在里头阉寺当权,都成了他们的世界,说了非但无益,反怕贾祸,所以兄弟只得谨守金人之箴,不敢多事。贾大少爷道:老世伯身居台谏,尚然如此见机,无怪乎朝政日非了。现在京城地面既有这种人,倒不可不请教请教他的名字,将来当作一件新闻谈谈亦好。胡都老爷想了一回,说道:这姑子的名字叫镜空。这种人你找他去做啥?如果一定要找他访问个实在,你只要进了前门,沿城脚去问,有几个转弯,我听人家说过,如今也记不得了。
①四海:指广交朋友。
贾大少爷问到了地方名字,心中暗暗欢喜,同老世伯无甚说得,只得兴辞出来。一见天色*尚早,就命车夫替他把车赶进前门。车夫请示进前门到那一家拜客。贾大少爷便按胡都老爷的话,一一告诉了车夫。车夫道声晓得,于是把鞭子一洒,展起双轮,不多一刻,捱进前门。约摸转了七八个湾,到得一个所在:只见一道红墙,门前有几棵合抱的大槐树。山门上悬挂着一方匾额,上写文殊道院四个大字。山门紧闭不开,却从左首一个侧门内出入。但是门前甚是冷清,并无车马的踪迹。贾大少爷下得车来,车夫在前引路,把他领进了门,乃是一个小小院落,当头一个藤萝架,其时绿叶正茂,赛如搭的凉棚一般,不见天日。院之西面,另有一个小门,进去就是大殿的院子了。南面三间,开出去便是山门;北面为大殿,左为客堂,右为观音殿:一共是十二间。院子里上首两个砖砌的花台,下首两棵龙爪槐。房子虽不大,倒也清静幽雅。
贾大少爷一路观看,踱进客堂,就有执事的道婆前来打个问讯。贾大少爷便说是专诚来拜镜空师父的。道婆道:老爷请坐,等我进去通报。不到一刻,只见道婆引了一个老年尼姑出来。老尼见了贾大少爷,两手合十,念了一句阿弥陀佛,动问:老爷贵姓?是什么风吹到此地?贾大少爷便把自己的姓名、履历背了几句。又道:是进京引见,久仰师傅大名,所以特来拜访。老尼一听他是道台,不觉肃然起敬,连称:不知大人光降,亵渎得很!贾大少爷回称:说那里话!又问:师傅出家几年?是几时到的京城?这庵里香火必盛,来往的人可多?老尼道:不瞒大人说,老身原是本京人,出家就在这庵里。是二十五岁上削的发,今年六十五岁了。京城地面乃是红尘世界,老身师徒三众一直是清修,所以这庵里除掉几位施主家的太太、小姐前来做佛事,吃顿把素斋,此外并无杂人来往。大人今天忽然下降,乃是难得之事。贾大少爷一听不对,沉吟了一会,便问:师傅的法号,上一个字可是水月镜花的镜字,下一个字可是四大皆空的空字?老尼道:一个字不错,上一字乃是清静的静字,并不是镜子的镜字。贾大少爷便知其中必有错误,忙问:有位与师傅名字同音的,但是换了一个镜字,这人师傅可认得?老尼道:一个北京城,几十里地面,庵观寺院,不计其数,那里一一都能认得。贾大少爷知道走错了路,只得说了些闲话,搭讪着辞了出来。老尼又要留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