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第100回 巧机缘1旦得功名 乱巴结几番成笑话
笑的人,又没本事赚钱,少不免偷拐抢骗,乱背亏空,闹出事情来,却是某公馆的家人,虽然与主人不相干,却何苦被外头多这么一句话呢。何况这种人,保不住他不借着主人势子,在外头招摇撞骗。请少大人的示,怎样儆戒儆戒他才好,不然,带到河南去,倒是一个累。’他天天拿这些话对少大人说,少大人看看李福,果然满面病容,走起路来,是有点不便当的样子,便算给工钱,把他开发了,另外托朋友荐过一个人来。

    “又过了几天,少大人玩够了,要动身了,贾冲忽然病起来,一天到晚,哼声不绝,一连三天,不茶不饭;请医生来给他看过,吃了药下去,依然如此。少大人急了,亲到他榻前,问他怎样了,可能走得动。他爬在枕上叩头道:‘是小的没福气跟随少大人,所以无端生起病来。望少大人上紧动身,不要误了正事。小的在这里将养好了,就兼程赶上去伺候。’少大人道:‘我想等你病好了,一起动身呢。’贾冲道:‘少大人的前程要紧,不要为了小的耽误了。小的的病,自己知道早晚是不会好的。’少大人无奈,只得带了两个家人,动身到镇江,取道清江浦,往河南去了。

    “这边少大人动了身,那边贾冲马上就好了。另外搬过一家客栈住下,不叫贾冲,就依着奖札的名字叫了卜子修,结交起朋友来。托了一家捐局,代他办事,就把这奖札寄到京里,托人代他在部里改了籍贯,办了验看,指省江苏。部凭到日,他便往苏州禀到,分在上海道差遣。他那上衙门是天天不脱空的,又禀承了他叔祖老大人的教训,见了上司,那一种巴结的劲儿,简直形容他不出来。所以他分道不久,就得了个高昌庙巡防局的差使。高昌庙本是一个乡僻地方,从前没有甚么巡防局的。因为同治初年,湘乡曾中堂、合肥李中堂,奏准朝廷,在那边设了个江南机器制造总局,那局子一年年的扩充起来,那委员、司事便一年多似一年,至于工匠、小工之类,更不消说了,所以把局前一片荒野之地,慢慢的成了一个聚落,有了两条大路,居然是个镇市了,所以就设了一个巡防局。卜子修是初出茅庐的人,得了那个差使,犹如抓了印把子一般,倒也凡事必躬必亲。他自己坐在轿子里,看见路上的东洋车子拦路停着,他便喝叫停下轿子,自己拿了扶手板跑出来,对那些车夫乱打,吓得那些车夫四散奔逃,他嘴里还是混帐王八蛋、娘摩洗乱炮的乱骂。制造局里的总办、提调都是些道府班,他又多一班上司伺候了。新年里头,他忽然到总办那里禀见。总办不知他有甚公事,便叫请他进来。见过之后,就有他的家人,拿了许多鱼灯、荷花灯、兔子灯之类上来,还有一个手版,他便站起来,垂手禀道:‘这是卑职孝敬小少爷玩的,求大人赏收。’总办见了,又是可笑,又是可恼,说道:‘小孩子顽的东西,何必老兄费心!’卜子修道:‘这是卑职的一点穷孝心,求大人赏收了。’又对总办的家人道:‘费心代我拿了上去,这手版说我替小少爷请安。’总办倒也拿他无可如何。从此外面便传为笑柄。“那年恰好碰了中东之役,制造局是个军火重地,格外戒严。每天晚上,各厂的委员、司事都轮班查夜,就是总办、提调也每夜轮流着到处稽查;到半夜时,都在公务厅会齐一次,叫做‘会哨’。这卜子修虽是局外的人,到了会哨时候,他一定穿了行装,带了两名巡勇去献殷勤。常时还带着些点心,去孝敬总办,请各委员、司事。有一天晚上,他叫人抬了一口行灶,放在公务厅天井里,做起汤圆来。总办来了,看见了,问是做甚么的。家人回说是巡防局卜老爷做汤圆的。总办道:‘算了!东洋人这场仗打下来,如果中国打了胜仗,讲起和来,开兵费赔款的帐,还要把卜老爷的点心帐开上一笔呢。’不提防卜子修已在旁边站着班,听了这句话,走前一步,请了个安道:‘谢大人栽培。’总办见了,又是好气,又是好笑,却又不好拿他怎样;只有对着别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简介 >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目录 > 第100回 巧机缘1旦得功名 乱巴结几番成笑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