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乐律一
的亲兵。回回:回纥,实指西夏。④轧吃儿:新生儿的意思,指汉人后代。【译文】守卫边境的士兵每当得胜回军的时候,就会连营结队地高唱凯歌,凯歌的曲调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。凯歌的歌词很多,用的都是市井街巷的俚俗语言。我在鄜延时,曾创作了数十首,令士卒歌唱,现在还粗略地记得几篇。其一:先取山西十二州,别分子将打衙头。回看秦塞低如马,渐见黄河直北流。其二:天威卷地过黄河,万里羌人尽汉歌。莫堰横山倒流水,从教西去作恩波。其三:马尾胡琴随汉车,曲声犹自怨单于。弯弓莫射云中雁,归雁如今不寄书。其四:旗队浑如锦绣堆,银装背嵬打回回。先教净扫安西路,待向河源饮马来。其五:灵武西凉不用围,蕃家总待纳王师。城中半是关西种,犹有当时轧吃儿。柘枝旧曲【原文】《柘枝》旧曲,遍数极多,如《羯鼓录》所谓《浑脱解》之类,今无复此遍。寇莱公好《柘枝》舞,会客必舞《柘枝》,每舞必尽日,时谓之柘枝颠。今凤翔有一老尼,犹是莱公时柘枝妓,云:当时《柘枝》,尚有数十遍。今日所舞《柘枝》,比当时十不得二三。老尼尚能歌其曲,好事者往往传之。古之善歌者有语,谓当使声中无字,字中有声。凡曲,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①耳,字则有喉、唇、齿、舌等音不同。当使字字举末②皆轻圆,悉融入声中,令转换处无磊块③,此谓声中无字,古人谓之如贯珠④,今谓之善过度是也。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,则能转宫为商歌之,此字中有声也,善歌者谓之内里声。不善歌者,声无抑扬⑤,谓之念曲;声无含韫⑥,谓之叫曲。【注释】①萦缕:盘绕的丝线。②举末:自始至终之意。③磊块:此指疙瘩。④如贯珠:像一串珠子那样圆润而连贯。⑤抑扬:此指高低强弱。⑥含韫(yn):含蓄。【译文】《柘枝》旧曲的遍数极多,比如《羯鼓录》所说的《浑脱解》这类,今天的《柘枝》曲不再有这一类的遍数。寇准(封号莱国公)喜好《柘枝》舞,与客人集会时必定要舞《柘枝》,况每舞一次必定是一整天,当时的人称他为柘枝颠。今天在凤翔有一个老尼姑,是寇准当年的《柘枝》妓,她说:当时的《柘枝》曲还有几十遍,今日所舞的《柘枝》,和当时的相比,遍数不到十分之二三。老尼姑还能歌当时的曲子,有闲情逸致的人往往传唱她的曲子。古时善于歌唱的人有种说法,就是歌唱应当做到声中无字,字中有声。凡是曲调,只不过是清浊高下不同的一种曲折连贯的发声,有如缠绕的一缕丝线;而歌词的字,则有喉音、唇音、齿音、舌音等发音部位的不同。歌唱时,应当使字字都发自本部位而能轻松圆润,完全融入曲调的发声中,令声音转换处没有郁结障碍,这叫作声中无字,古人称这种唱法如同贯串圆珠,现在说的善于过渡也是指这一技巧。如宫声的字而曲调应该用商声,那就要能转换宫音而用商声把它唱出来,而这也就是字中有声,善于歌唱的人称这样的发声是一种内里声(歌声出自胸中)。不善于歌唱的人,声音没有适当的高低抑扬,那就叫念曲;声音过于浅直而缺乏应有的内涵,那就成了叫曲。诗词与音乐曲调【原文】古诗皆咏之①,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,谓之协律②。其志安和③,则以安和之声咏之;其志怨思,则以怨思之声咏之。故治世④之音安以乐,则诗与志、声与曲,莫不安且乐;乱世之音怨以怒,则诗与志、声与曲,莫不怨且怒。此所以审⑤音而知政也。诗之外又有和声,则所谓曲也。古乐府⑥皆有声有词,连属⑦书之。如曰贺贺贺、何何何之类,皆和声也。今管弦⑧之中缠声⑨,亦其遗法也。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,不复用和声。此格虽云自王涯⑩始,然贞元、元和之间,为之者已多,亦有在涯之前者。又小曲有咸阳沽酒宝钗空之句,云是李白所制,然李白集中有《清平乐》词四首,独欠是诗;而《花间集》所载咸阳沽酒宝钗空,乃云是张泌所为。莫知孰是也。今声词相从,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梦溪笔谈简介 >梦溪笔谈目录 > 乐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