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虚篇
有被派到海外去的使命,又没有神奇表现的证明。如果出使有神奇的表现,也不过是李少君之类和文成、五利之辈罢了,怎么就称赞他得道呢?这也许碰巧又是个像李少君的人,自己隐瞒了生长的地方,当时在朝的人不知道他原来的情况,而东方朔又极力宣扬他自己年长,人们看他脸貌年轻,性格又清静少欲,不喜欢做官,精通占卜、射覆,爱做神奇的游戏,于是世人就认为他是得道的人。
【原文】
24·21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,恬淡无欲,养精受气。夫人以精神为寿命,精神不伤,则寿命长而不死。成事:老子行之,逾百度世,为真人矣。
【译文】
社会上有人认为老子的道术可以成仙,于是就清静无欲,保养精神爱惜元气。因为人以精神为寿命,精神不受伤害,那么寿命就长而不死。这是既成事实:老子奉行它,超过百岁脱离尘世,成了仙人。
【原文】
24·22夫恬淡少欲,孰与鸟兽(1)?鸟兽亦老而死。鸟兽含情欲,有与人相类者矣(2),米足以言。草木之生何情欲,而春生秋死乎?夫草木无欲,寿不逾岁;人多情欲,寿至于百。此无情欲者反夭,有情欲者寿也。夫如是,老子之术,以恬淡无欲延寿度世者,复虚也。或时老子,李少君之类也,行恬淡之道,偶其性命亦自寿长。世见其命寿,又闻其恬淡,谓老子以术度世矣。
【注释】
(1)孰与:比起来怎么样。
(2)有:疑是衍文。递修本无此字,可证。
(3)疑“谓”前有“则”字。前文有“世见黄帝好方术,方术仙者之业,则谓黄帝仙矣。”又“人见其面状少……则谓之得道之人矣。”与本句文例相同,可证。
【译文】
那在清静少欲上,人跟鸟兽比起来怎么样呢?鸟兽也会老会死。鸟兽有情欲,跟人相类似,不足以说明问题。草木活着有什么情欲,而要春天发芽秋天枯死呢?草木没有情欲,活不超过一年;人多情欲,要活到一百岁。这样没有情欲的反而早夭,有情欲的却长寿。像这样说来,老子的道术,以清静无欲能长寿成仙,又是假的了。或许老子是李少君之类的人,奉行清静无欲的道术,正好他性命又自然长寿。世人见他命长,又听说他清静无欲,就认为老子是由于有道术成仙的。
【原文】
24·23世或以辟谷不食为道术之人,谓王子乔之辈以不食谷(1),与恒人殊食,故与恒人殊寿,逾百度世,逐为仙人。此又虚也。
【注释】
(1)王子乔:本姬姓,名晋。周灵王的太子。因为直谏被废为百姓。传说他在伊水与洛水之间游历,被道人浮丘生接上嵩山,三十多年后成仙。
【译文】
社会上有人认为不吃五谷可以成为有道术的人,以为王子乔一类的人因为不吃五谷,跟一般人吃的不同,所以与一般人的寿命也不一样,超过百岁脱离尘世,终于成为仙人。这又是假的。
【原文】
24·24夫人之生也,禀食饮之性,故形上有口齿,形下有孔窍。口齿以噍食(1),孔窍以注泻。顺此性者为得天正道(2),逆此性者为违所禀受(3)。失本气于天(4),何能得久寿?使子乔生无齿口孔窍,是禀性与人殊;禀性与人殊,尚未可谓寿,况形体均同而以所行者异(5)?言其得度世,非性之实也(6)。夫人之不食也,犹身之不衣也。衣以温肤,食以充腹。肤温腹饱,精神明盛。如饥而不饱,寒而不温,则有冻饿之害矣。冻饿之人,安能久寿?且人之生也,以食为气,犹草木生以土为气矣。拔草木之根,使之离土,则枯而蚤死(7)。闭人之口,使之不食,则饿而不寿矣。
【注释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