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语增篇
    【题解】

    王充在本篇批判了汉儒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解说的夸张不实之辞,故篇名称为“语增”。

    在篇中,他分别对七种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“虚增之语”进行驳斥。

    他指出,周武王不如汉高祖,秦二世比商纣王罪恶更大,汉高祖“得天下”,尚且“战场流血,暴尸万数,失军亡众,几死一再”,而有人为了“美武王之德”,却故意夸大说武伐纣“兵不血刃”。他还指出,传说科荆轲刺秦王未遂被杀后,秦王政(秦始皇)还把荆轲住过的街巷夷为平地,人也杀得一干二净,是不真实的。秦王虽无道,也不致于无缘无故屠杀如此多的人,所以史书无记载。王充主张“凡天下之事,不可增损,考察前后,效验自列”,“是非之实有所定”,决不能为了自身的某种目的吹捧一些人,攻击一些人,不惜夸大事实,而“闻一增以为十,见百益以为千”。

    【原文】

    25·1传语曰:“圣人忧世,深思事勤(1),愁扰精神(2),感动形体(3),故称尧若腊,舜若腒,桀、纣之君垂腴尺余(4)。”夫言圣人忧世念人(5),身体羸恶(6),不能身体肥泽(7),可也。言尧、舜若腊与腒,桀、纣垂腴尺余,增之也(8)。

    【注释】

    (1)事勤:疑“勤事”之误倒。本书《道虚篇》有“忧职勤事”语句相类,可证。

    (2)愁:忧虑。扰:扰乱。

    (3)感(h4n撼):通“撼”,遥感动:摇动。这里有不停地活动的意思,故可理解为损害。

    (4)腴(y*余):腹下的肥肉。

    (5)念:惦念。人:疑作“民”,唐时人避讳李世民改。

    (6)羸(l6i雷):瘦,弱。恶:指生玻

    (7)肥:肌肉丰满。泽:光泽,润泽。

    (8)增:增加。这里作夸大讲。

    【译文】

    社会上流传的话说:“圣人忧虑社会上的事,总是深入思考努力工作,劳精伤神,损害了身体,所以说尧长得像块干肉,舜长得像只干腌的鸟,而桀、纣这样的君主却腹部胖得垂下一尺多。”说圣人忧虑社会关心百姓,身体瘦弱不健康,身上肌肉不丰满光润,是可能的。但要说尧、舜瘦得像干肉、干鸟,而桀、纣肚皮上的肥肉却垂下一尺多,这就过份夸大了。

    【原文】

    25·2齐桓公云:“寡人未得仲父极难(1),既得仲父甚易(2)。”桓公不及尧、舜,仲父不及禹、契,桓公犹易,尧、舜反难乎?以桓公得管仲易,知尧、舜得禹、契不难(3)。夫易则少忧,少忧则不愁,不愁则身体不臞(4)。舜承尧太平,尧、舜袭德,功假荒服(5),尧尚有优,舜安能无事(6)。故经曰:“上帝引逸(7)”,谓虞舜也。舜承安继治(8),任贤使能,恭己无为而天下治。故孔子曰:“巍巍乎!舜、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(9)。”夫不与,尚谓之臞若腒,如德劣承衰,若孔子栖栖(10),周流应聘,身不得容,道不得行,可骨立跛附(11),僵仆道路乎?

    【注释】

    (1)仲父:齐桓公对管仲的尊称。参见3·2注(12)

    (2)引文参见《韩非子·难二》、《吕氏春秋·任数》。

    (3)尧、舜得禹契:《史记·舜纪》:“禹、契,自尧时,皆举用。”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尧治天下,舜为司徒,契为司马,禹为司空。”《尚书·舜典》上说,舜任命禹作司空,契作司徒。

    (4)臞(q*渠):少肉。

    (5)假(g6革):通“格”,达到。荒服:《尚书·禹贡》记载,古代在天子领地外围,每五百里为一区划,按距离远近分为甸服、侯服、绥服、要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论衡简介 >论衡目录 > 语增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