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
地。那么,你应当检验这六种受用根,它们当中谁合谁离,谁深谁浅,谁是圆通,谁是不圆满,如果能够就此而悟解到圆通根本,那么你就能够逆转那无始以来就妄乱交织的业力的流转,从而能够循入到圆通之中,或者可以逆溯到六根妄起的源头那里,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。现在我已将六根的湛静圆明本性,其本所具足的功德全部显示出来,他们各自功能就是这样,你详细选择其中可以方便进入的受用根,我会为你发明它的功德,由此令你增进无上智慧。十方如来都能够在十八界里一一修行,不论从哪里进入都能得到圆满无上菩提,这当中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。但是你仍处劣下智慧之中,还不能够在十八界中圆满自在,所以,我帮助你,让你从一种根里深入进去,只要此一门仍获无妄,那么,全部六种识根就都能够得到清净无妄的真知真觉。
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逆流深入一门。能令六根一时清净。
阿难对如来说:世尊啊!为什么说要能逆转根尘迁流,只须返回来深入一门就能令六根一时清静?
佛告阿难。汝今已得须陀洹果。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。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。彼习要因修所断得。何况此中生住异灭。分剂头数。今汝且观现前六根。为一为六。阿难。若言一者。耳何不见。目何不闻。头奚不履。足奚无语。若此六根决定成六。如我今会。与汝宣扬微妙法门。汝之六根。谁来领受。
如来告诉阿难:你现在已经进到须陀洹果位,初入了圣道,你已灭绝了三界众生的世间识见。但是你仍然不知道,六根之中久远以来早已积聚了无数量的滞碍虚物,这个虚物要经修习才可以断绝,何况根中虚物的生、住、异、灭,各自有别又齐头并进,现在你来看面前的六根,它们是一种还是六种?阿难,如果说只是一种,那么耳朵为什么不能看,眼睛为什么不能听,头为什么不能走路,脚为什么不能言语?如果说六根就是六种根,那么,我在这里宣扬微妙法门,你用六根中的哪一根来领受?
阿难言。我用耳闻。
阿难说:我用耳朵来听。
佛言。汝耳自闻。何关身口。口来问义。身起钦承。是故应知非一终六。非六终一。终不汝根元一元六。阿难当知。是根非一非六。由无始来颠倒沦替。故于圆湛一六义生。汝须陀洹。虽得六销。犹未亡一。如太虚空参合群器。由器形异。名之异空。除器观空。说空为一。彼太虚空。云何为汝成同不同。何况更名是一非一。则汝了知六受用根。亦复如是。
如来说:你的耳朵在听、关身和口什么事?但你却同时用口来问这微妙义,起身领承佛旨。所以,不是一根就是六根,若不是六根就是一根,你的根识不能既是一根又是六根。阿难,应当知道,这个根既不是一根也不是六根。它从无始以来就已经颠倒交替,沉沦于六尘境象,更替于见闻觉知,因此,在圆湛不动的觉性当中,才产生一根和六根等概念和意义。你初入圣道,虽然能够销解六根的概念,但是仍没有最终消除那一根的概念。就如太虚空参合种种器物,由于这些器物形状各异,所以称这个太虚空为多种事物相异并存的空,除去种种器物后再来观视虚空,这空就还是个虚廓澄明的空。其实,这个虚空怎么会一下是同,一下又不同呢?更何况说它是一个虚空或者不是一个虚空?那么,应知六种受用根也是如此。
由明暗等二种相形。于妙圆中黏湛发见。见精映色。结色成根。根元目为清净四大。因名眼体。如蒲萄朵。浮根四尘。流逸奔色。由动静等二种相击。于妙圆中黏湛发听。听精映声。卷声成根。根元目为清净四大。因名耳体。如新卷叶。浮根四尘。流逸奔声。由通塞等二种相发。于妙圆中黏湛发嗅。嗅精映香。纳香成根。根元目为清净四大。因名鼻体。如双垂爪。浮根四尘。流逸奔香。由恬变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