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3章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
影响,不管这种孤立的影响对同一资本来说在经济上是不是容许发生。但是,如果一项研究涉及现实里不容许发生的情形,就必须指明一点。
2、m‘不变,v可变,C因v的变化而变化
这个场合和上述场合只有程度上的区别。在这个场合,c不是在v增加时以同额减少,或在v减少时以同额增加,而是保持不变。但是,在大工业和农业的目前条件下,可变资本只是总资本的一个比较小的部分,因此,在总资本的减少或增加由可变资本的变化决定时,总资本的减少或增加也是比较小的。我们再从这样一个资本出发:
I、100’=50%,p‘=81/3%。
现在假定它变为:
II、100;’=50%,p‘=117/13%。
与此相反的可变资本减少的情况,又可以由II再转变为I来加以说明。
各种经济条件本质上和上述场合一样,因此,无须重述。由I到II的转变意味着:劳动生产率降低二分之一;对100c的利用,II式需要的劳动,比I式多二分之一。这种情况在农业中可能发生。【手稿中这里有一句话:“以后再来研究这种情况同地租有什么联系。”】
不过在上述场合,总资本因不变资本转化为可变资本,或可变资本转化为不变资本,而保持不变;而在这里,在可变部分增加时会有追加资本被束缚,在可变部分减少时会有原来使用的资本被游离。
3、m’和v不变,c可变,因而C也可变
在这个场合,方程式
p‘=m’v/C变为:p1‘=m’v/C1,
把两边共有的因素去掉,就得到如下的比例:
p1‘:p’=C:C1;
在剩余价值率相等,可变资本部分也相等时,利润率和总资本成反比。
例如,假定有三个资本,或同一个资本有三种不同的情况:
I、80‘=100%,p’=20%;
II、100‘=100%,p’=162/3%;
II、60‘=100%,p’=25%;
那末就会得到如下的比例:
20%:162/3%=120:100;20%:25%=80:100。
关于m‘不变时v/C的各种变化,我们前面提出的总公式是:
p1’=m‘ev/EC;现在它变为:p1’=m‘v/EC,
因为v没有变化,所以因素e=v1/v在这里变为=1。
因为m’v=m,即剩余价值量,又因为m‘和v都保持不变,所以m不会因C的变化而受到影响;剩余价值量在变化以后,和在变化以前一样。
假定c减为零,p’就会=m‘,利润率就会等于剩余价值率。
c的变化,可能由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的单纯价值变化引起,也可能由总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,即由该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引起。在后一种情况下,随着大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而提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,用上面的例子来说,要求按照由III到I,由I到II这样的顺序来转变。一个以20为报酬但生产价值40的劳动量,最初使用了价值60的劳动资料;当生产率提高但价值不变时,所使用的劳动资料起初增加到80,然后增加到100。生产率下降,则要求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;同量劳动所能推动的生产资料就会减少,生产就会受到限制,这种情况可能在农业、采矿业等部门发生。信息技术的革命对这里的分析有何影响?
不变资本的节约,一方面会提高利润率,另一方面会使资本游离,因此,对资本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关于这一点以及不变资本要素(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