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丈夫为国家尽忠——记彭士量烈士
彭士量烈士是原陆军第五师少将师长,他在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,勇敢作战,不畏强敌,在历次作战中屡建功勋,最后在一九四二年的湘西会战中,彭将军扼守石门,与进犯日军血战八昼夜,最后,亲自率领部队向敌人逆袭,白刃拚搏,不幸中弹身亡,成为抗战中亲临前线,与日军拚搏战死沙场的著名爱国将领之一,他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,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抗战必胜的斗志,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。
彭士量将军,号秋湖,湖南省浏阳县人,一九零五年八月五日生,他自幼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秉性刚强,好行忠勇侠义之事。在中小学期间,他刻苦学习,尊师敬长,团结同学,深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拥护,彭士量喜欢读历史书籍,并仰慕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、文天祥等。在当时,湖南曾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地区之一,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,彭士量受茧命思想的影响,目睹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,人民生活痛苦不堪,帝国主义势力仍在中国横行霸道,深知大小军阀与清廷一样,都是外国势力的走卒,逐渐萌发打倒军阀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。
一九二四年秋,他遵从父亲的意志考入湖北明德大学读书。毕业后,回到故乡担任学校的教师工作。后来,他听到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东征讨伐陈炯明并准备出师北伐,消灭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的消息,兴奋万分,遂决心投笔从戎,立志参加革命。于是,他反复对父亲讲明道理,说服了父亲,踏上了去广州革命根据地的征途。
到广州以后,他看到一片大好革命形势,东征顺利,所向无敌,连奏捷报,全国为之震惊,更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,他在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后,努力学习,勇于吃苦,加以他天资聪颖,文化水平较高,学习成绩多次名列榜首,深为上级倚重和同学们拥戴。
从黄埔军校毕业后,彭士量被分配到陆军第十师服役,历任排氏、连长、营长等职,随大军参加北伐作战。他带兵有方,赏罚分明,每战多身先士卒,勇猛无比,以英勇善战而著称,在率军参加北伐军江西战场的诸次战役中,屡立战功,数次打败孙传芳的军队。特别是在南碍线的攻坚战斗中,他亲自率军冲杀,击溃优势的孙传芳军队,为保证主力部队歼灭敌人作出了贡献。
以后,彭士量又调到陆军第三十一师,由于他工作勤奋,治军有方,被提升为副团长。
一九三二年,彭士量被上级选派到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深造学习,在校期间,他又认真学习了各种军事专业课程,参加了各种军事演刁和沙盘作业,提高了自己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的指挥能力。
这时,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,并步步进逼华北,大有灭亡中国之举,彭士量目睹国家民族日益危亡,义愤填膺,力主对日作战,与日本帝国主义拚个死活,以捍卫国土,报效民族与国家。这充分表达了他热爱祖国,与日本侵略者誓不两立的爱国主义立场。
他从陆军大学毕业后,升为陆军第八十三师上校参谋处长,并历任第五补训处上校团长,及预备第四师少将参谋长、副师长等职。
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,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,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。
彭士量将军听到日军对我国发动全面进攻的消息后,愤怒万分,他马上向军事当局请缨上阵,要求率队上阵杀敌雪恨,保卫国家。他的请求很快得到了批准,在抗日战争的初期,彭士量随军转战各地,奋勇作战,在鄂西湘北诸战役中,屡挫敌锋,打退日军的进攻,粉碎了日军妄图侵占我两湖富庶地区,以战养战,进而歼灭我第六战区野战军主力部队,打开通往我国抗战临时首都重庆大门,逼迫我屈膝投降的险恶阴谋。
一九四一年,彭士量将军调任第六战区长官部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