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我是军人,应该战死在沙场——记许国璋烈士
    身已许国,你们不要惦念

    许国璋,字宪廷,一八九七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贫民的家庭,自幼聪明好学,熟读史书。他成长的年代正是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,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的年代。那时四川成都曾爆发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,辛亥革命后,袁世凯刺杀宋教仁,孙中山又发动二次革命,后又发生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。这一系列的震动全国的革命事件,对许国璋的思想都有很深的触动。他效法革命前辈,立志救国救民。

    一九一七年,孙中山先生领导护法军反对北洋军阀,许国璋立即弃文从武投入川军第二师服役,战斗中,他勇猛过人,屡建功绩,颇得官长的赏识,被提升为军佐,送进第二师合川军官传习所学习深造,他在传习所学习认真,训练刻苦,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知识,以优异的成绩毕业。

    许国璋为人忠厚正直,生活廉洁朴素,善于和下层士兵打成一片,并能以身作则,严肃军纪,赏罚分明,很受部下和民众的拥戴。他信奉佛学,常听高僧讲经,他曾说:“佛以助人成佛,普渡众生脱离苦海为宗旨,作为一个职业军人,更应保国救民为本职。”他对当时的军阀混战,争夺地盘,危害人民十分反感。

    一九二九年,许国璋投奔刘湘第二十一军,很得刘湘的赏识,被送进第二十一军“军官研究班”深造。一九三五年,许国璋被提升为第二十一军第三师第九旅第二十五团团长。

    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,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危机逐日加深,许国璋坚决主张团结抗日救国,反对内战。他曾对部下说,日本铁骑,纵横黄河南北,日本军队和浪人,在淤沪一带横行霸道,我们要练好军事技术,将来一有机会,与日本强盗见个高低。

    一九三七年七月,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,许国璋爱国杀敌心切,多次请缨上阵。一九三八年三月,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缵绪在成都组建第二十九集团军,王任总司令,下辖第四十四和第六十七军,各部在万具、重庆等地集中,于四月二十八日轮运湖北兰溪登陆。许国璋当时任第六十六军第一六一师第四八三旅少将旅长,随二十九集团军出川抗日。

    许国璋行前对家人说:“我出川抗战,身已许国。你们在后方,妻要勤俭过生活,儿要努力读书。我每月除以应得薪金寄助外,要你们自己努力。至于我,望你们不要惦念。”

    参加黄(梅)广(济)之役

    日军在台儿庄遭到惨败后,恼羞成怒,调兵遣将,向徐州大举进攻。第五战区长官部司令长官李宗仁遵统帅部命令撤离徐州。日军主力到徐州扑了个空,便妄图攻取我华中最大的城市武汉。自一几三七年十二月日寇进攻南京,国民政府即西迁重庆,军事委员会则迁到武汉。武汉地处九省通衢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,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日本侵略者在徐州会战过程中,即已定下进攻武汉的战略计划。

    日军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方针攻占武汉,消灭中国军队在华中的主力,以逼迫中国政府屈服。

    一九三八年六月初,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宫冈村宁次指挥七个师团由合肥地区向舒城、桐城推进,六月十二日攻占安庆,接着突破我江上封锁线,二十八日马当要塞失守,日军乘胜进攻湖口,守军激战数日,不支,为敌占领,同时敌又在九江登陆。一九三八年七月中旬,日军第十三师团和骑兵大队从安庆公路进犯宿松、太湖我防线,我守军拚死抵抗,浴血奋战,但终寡不敌众,陷于敌手。日军乘胜向我湖北黄梅、广济急进,想一举夺下田家镇要塞,威逼武汉。田家镇要塞扼长江中、下游之咽喉,上距汉口二百公里,下距武穴港三十公里,背靠玉屏、阳城、黄金塔诸山,江面狭窄,水流湍急。南岸有座半壁山,耸立对岸,临江石壁上刻有“楚江锁钥”和“铁锁横江”八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国民党抗战骁将·炎黄忠魂录简介 >国民党抗战骁将·炎黄忠魂录目录 > 我是军人,应该战死在沙场——记许国璋烈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