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斗死,不投降——记谢晋元烈士
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,中国不会亡!中国不会亡!
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。
四方都是炮火,四方都是豺狼。
宁愿死,不退让;宁斗死,不投降……
这是一支英雄的颂歌,也是一支动员千千万万的同胞走向战场,为保卫祖国奋勇杀敌的战歌。歌中唱的谢团长,就是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。
谢晋元,字中民,一九零五年四月二十八日,出生在广东省蕉岭县同福乡尖坑郊。蕉岭原名镇平,位于广东的东北部,邻接闽赣,居民为客家人。
谢晋元的父亲谢发香是一个小商贩,母亲李氏是一个纯朴善良的渔家女儿。谢晋元共有兄弟姐妹九人,因家中生活所迫,哥哥成人后,便带着五个妹妹下了南洋。
谢晋元在家乡读书的时候,因受到辛亥革命思想的影响,就立下了反抗外来侵略、为民报国的志向。他曾就读于育民学校、三圳公学、悔县国立中学,后入中山大学预科。
一九二五年,谢晋元进入黄埔军校学习,一九二六年秋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,时年二十二岁。当时,正逢国民革命军从广东策源北伐,他曾经参加了龙游、桐庐等战役。二十六岁的时候,担任中尉连长。因为在歼灾土匪刘桂堂的战斗中英勇善战,后来被调往十九路军蔡廷锴部。不久,就在汉口与凌维城结为伴侣。
淞沪抗战前夕,谢晋元跟随第五军八十八师从无锡开往上海抗日。不久,便奉命率部二六二旅五二四团驻守北火车站一带。在这里,他身先士卒,浴血奋战,顽强抗击敌人,坚守阵地长达两个多月之久。
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,谢晋元与八百壮士的壮举,在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英雄史册上,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死守四行仓库
早在七七事变以前,谢晋元就如同无数中华儿女一样,面临着日寇的入侵,忧心如焚。他磨剑枕戈,时刻准备着待命杀敌。
一九三六年,谢晋元为了奔赴战场杀敌,把他的夫人凌维城及子女送回了广东原籍。后来,他在给凌维城的信中,又表示了为免遭亡国灭种之祸,为国杀敌的决心。
他在信中写道:半壁河山,日遭蚕食,亡国灭种之祸,发之他人,操之在我,一不留心,子孙无瞧类矣!为国杀敌,是革命军人之素志也。而军人不宜有家室,我今既有家室,且复门裹柞薄,亲老丁稀。我心非铁石,能无春然?但职责所在,为国当不能顾家也。老亲之慰奉,儿女之教养,家务一切之措施,劳卿担负全责,庶减征人之分心也。
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,泄沪战争爆发。为了抗击日寇,中国军队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,与日寇进行了长达三个月之久的大会战。在这次战争中,谢晋元率部奋勇阻击敌人。团长阵亡后,他由团附出任团长。
十月二十六日,敌人突破大场防线,向闸北一带疯狂进攻。由于中国军队侧背受敌,处境十分不利,被迫奉命撤退。在几十个师数十万人撤退之时,谢晋元奉命率五二四团担任掩护任务。当晚十一点钟,中国守军撤退之后,谢晋元又奉命集中一营全体官兵,死守上海四行仓库。
一营的四个连队接到集中的命令之后,便向四行仓库集中。因为当时部队分散,加上敌人的炮火猛烈,等部队集合完毕,已经到了次日凌晨两点钟左右。这个营一共有五百余人,全营的武器,除了步枪和手榴弹以外,还有二十七挺轻机枪,两挺重机枪,两挺高射机枪。
部队集中以后,谢晋元马上侦察了四行仓库周围的地形,布置了阵地。
四行仓库,原来是大陆银行的堆栈,坐落在苏州河北西藏路桥西边。这是一座七层高楼,墙厚楼固,易守难攻。仓库里边,储存着几千包粮食,还有许多牛皮等物资。仓库的西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