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回 调兵遣将李宗仁徐州备战 死守孤城王铭章滕县殉国
冬日的徐州城,云层低垂,北风呼啸,黎明时分,下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雪。被敌机炸过的房屋、断垣残壁上,堆着白雪,坑坑洼洼的马路上,一片银白。这个被战争阴霆紧紧笼罩着的古城,依然充满生气活力。顶着北风,谋生的小贩,开始沿街叫卖,饭馆铺面也都早早地敞开了门面,油锅小炒,米饭面食,鲁味京菜,各种诱人食欲的地方风味,随着被熏暖了的北风,在城中飘逸着,扩散着。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有到处奔走的青年学生,有执行军风纪的官兵,有拖儿带女由山东和苏南沦陷区跑出来的难民,有摆地摊卖故衣的贩子,有说唱京韵大鼓、山东快书的艺人,有开当卖药、耍枪弄棒的江湖拳师,还有测字、看相、算命的、擦皮鞋的,三教九流,应有尽有热闹极了……
一阵轻快的马蹄声由远而近,街道上的人群不约而同地往两边让开,店铺老板们也顾不得铺面上的生意了,一个个竟丢下买卖,站到店铺门口,向街上翘首张望,那些正在进早餐的客人们,有的端着半碗阳春面,有的抓着滚烫的羊肉馅包子,一齐挤到街旁,那些沿街叫卖的小贩,乞食的难民,说书唱曲的艺人,耍枪弄棒的拳师,看相测字的先生……都停止了各自的营生。男女老少,汇集到街道两旁的成千上万的各色人等,似乎都在盼望着那马蹄声快一点儿过来。
一匹精壮雄伟的枣红马,从街的那头轻快地驰了过来,那马相当高大,毛色光亮,顺长的身子上,骑着一位着黄呢军服的英武的将军。枣红马后边,紧跟着一匹慓悍的黑色战马,马上的壮士头戴草绿色钢盔,腰上挂一支匣子枪。
“看到了吗?那枣红马上坐的就是李长官!”
“嗬!真是百闻不如一见,这位李将军,就象当年威镇徐州的吕布一样!”
“不,我看他更象刘备!”一位穿长袍的相师,啧啧称赞道,“此人天庭开阔,目宇生辉,鼻华丰隆,又有黄、白二将相助,必成大事!”
“有李将军坐镇徐州,我等就放心了!”
“日本鬼子算什么东西!”一位须眉皆白的老者鄙夷地说道,“他们不就炮多一点,飞机多一点吗,咱中国人不怕死,又有李将军指挥,鬼子就别想亡中国!”
“听说国军要在徐州打大仗啦!”
“那还用说,徐州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,楚、汉相争,三国之战,唐宋元明清,但凡天下大乱,徐州都有仗打!”一位学究先生模样的老者说道。
“韩复榘不战而退,把山东丢给了日本人,听说蒋委员长在开封开会,当场就把韩复榘给宰了!”
“该杀!该杀!谁叫他不打鬼子,把俺山东大好的地方让鬼子占了,弄得俺们无家可归,流落他乡!”
正说着,那枣红马已经走过来了,有几位好事的老板,竟燃放起长长的鞭炮来。李宗仁和卫士的乘马皆是久经战阵的,听得鞭炮声,只是骄傲地把头昂了昂,鼻子抽动着,贪婪地呼吸着那火药味儿,发出一声壮烈豪迈的嘶鸣。随着鞭炮声响起,锣鼓喧天,那些街头卖艺的男女艺人,擂鼓敲锣,唢呐齐鸣,吹奏起古时大将得胜回朝的凯旋曲来。一名绸布庄的老板,捧着一匹大红绸布,跑到李宗仁的马前将绸布绕成一个个大圈套到那枣红马的脖子上,那枣红马似乎也感到了无上荣光,兴奋得不断地昂头摆尾。骑在马上的李宗仁,顿时热泪盈眶,忙举手向热情奔放的徐州父老敬礼。
李宗仁遇马回来,便关切地问参谋长徐祖诒:“今天有哪些部队抵达徐州?”
徐祖诒答道:“庞炳勋的第三军团和邓锡侯、孙震的第二十二集团军,已开抵本战区。”
“好,很好!”李宗仁点上一支烟,对着那张五万分之一的地图看了一会儿,说道:“他们来得太好了。我准备调庞军团守临沂,调川军守滕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