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第69页
    六十九

    参加会议的人陆续来到。为了躲避南京的暑气,这些要员们都住在附近的各座别墅里。历年都是如此:每当炎热的夏季,庐山这个避暑胜地几乎变成了南京的陪都。今年也没有例外。汪精卫、何应钦、孔祥熙、张群、王宠惠,还有宋子文都已来到。

    “大令!你不用走了,你可以以航空部的名义参加嘛!”蒋介石叫住了刚要回避的宋美龄,便留下来参加会议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小型的紧急会议,这也是南京国民政府就卢沟桥事件专门召集的第一次会议。墙上的钟,当当地敲了十一下。会议先由军事处处长报告战况。几张临时绘制的卢沟桥现势图、北平概况图以及通州地图,悬挂在大厅的墙壁上。报告很冗长、从7日夜11时发生冲突时说起:中间的过程、谈判的详情、目前双方的态势等等,都说得非常详尽。最后,那位处长以这样的话,结束了他的报告:“各位长官,据报,今日中午日军一部发起对北平古城的攻击,企图冲入城内,由于守军和全市居民的奋战,日军没能得逞。”

    办公室非常沉闷,照例是陷于彼此观望的沉默。在任何会议上都口若悬河的汪精卫,因为自己素有亲日派的名声,这时不便抢先发言,采取守势;何应钦自从去年双十二西安事变,暴露了他的勃勃野心,他的态度变得异常谨慎;张群由于全国群众的反对呼声而刚在外交部长任内去职,心里憋着一股闷气,态度也很暧昧;王宠惠新上任办外交,还不知这浑水有多深多浅,也采取守势,只有孔祥熙和宋子文显露出焦灼、愤怒的神态。“这太不像话啦,太不像话啦!”孔祥熙晃动着他滚圆的脑袋,连连嘟囔着。宋子文紧皱着眉头,狠命地抽古巴的雪茄烟。

    “我以为日本这次在华北的军事冲突,不必大惊小怪,但也不可小瞧,”孔祥熙环视一下周围,把目光停在蒋介石的脸上,“我建议,必须立即向华府征询意见。”他所指的“华府”,自然是华盛顿的美国政府。

    “庸之,”蒋介石插言了,冲着他的内姐丈孔祥熙这么说着,“我已经让子文去过了,子文,你给大家说说吧!”他把铁青的脸转向他的郎舅儿宋子文说。

    宋子文沉吟了一下,把雪茄从嘴上拿开放到烟灰缸上,才皱了皱眉头说:“我去过大使馆了,大使说,很抱歉,华盛顿还没做出什么具体表示,”他停顿了一下,但他唯恐人们误会,便又接着说:“这也难怪,从1913年以来,中日间的交涉太多了,什么长城抗战,绥远抗战,还不都是慢慢地就平静下来了?事缓则圆,谁能断言这次卢沟桥事件就发展多大呢?我想,看事态的发展,美国不会不表态的。恐怕是再看看才会有所表示。”

    屋里又沉闷下来。蒋介石挥了一下手说,“好,继续跟大使馆接触。……国内还有什么动态?”

    “有,”陈布雷打开公文夹,看了看说,“延安方面8日发表了《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》,今天又发表了《为创造模范的抗日军队而斗争》的号召。还有……”

    蒋介石急忙摆摆手紧皱着眉头说:“延安的这类消息,根本没有重视的必要!”

    “总裁的话绝对正确!”汪精卫忍耐不住地抢先发言道,“在献剑团那次集会上,我们已聆听了总裁关于抗日三日亡国的训示,我以为这是从我们的国力出发、高瞻远瞩的看法,至于延安的宣言啦,号召啦,那不过是啦啦队,是春天的蛤蟆叫,诚如总裁所说,值不得予以重视。总之,这个仗,万万打不得;而且也不能备战,因为对方听说我们备战,激怒了他们,战争反而会来得更快,所以兆铭①主张对外宣传要长期准备。”——

    ①兆铭是汪精卫的正名,投日后,在充当汉奸时,他一直用汪兆铭的名字。

    “对,兆铭兄高见!”何应钦抓住机会敲边鼓,赶紧附和
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战争启示录简介 >战争启示录目录 > 第69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