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一一 秦城监狱的6601号犯人
题:

    一、“为什么你要建议成立‘俄语专修馆’?”

    二、“为什么你要把俄专的教室、图书馆、食堂等处的名称都用俄文写成?”

    三“你任用过你的私人吗?”

    四、“张锡祷是怎样到俄专的?”

    我说:“你们太辛苦了。”看守人员在门旁听着,也忍不住鄙夷地一笑,并催促他们快点收场。其实他们并无意弄清任何问题,只不过出于好奇,找借口来欣赏这座“高级监狱”而已。

    前后审问过我的,不下百十人。但真正有自己头脑的,充其量不过一二人,其余全是稀里糊涂给人当棍子。

    自1972年起,由一个青年战士专管二楼犯人,他20多岁,一口胶东话,有时同我聊聊,问长问短,表示对我很关心,我也表示愿意帮他做点什么,于是他告诉我,他们学习抓得很紧,但常遇到困难,特别是有些引用马克思、列宁的语句,既不知道它的出处,又不能深解其意,像此类问题,想来问问我是否可以?我十分高兴地满口答应:“只要我知道的,全部告诉你。”从此,他就有时带着问题来找我进行探讨。研究过三四次以后,我问他还有什么需要我帮他做的事情?他说图书馆的《马恩全集》全都需要包上书皮,以防损坏,问我愿不愿意做这件事?我的答复当然是肯定。于是他把书和必要的用具陆续送来。我花了几天功夫,把两套《马恩全集》几乎全部包上了书皮,并题写了书名。他很满意,对我也更关心了,有时我想吃青椒、葱、辣椒、盐、蒜、酱油、醋等等,他都想方设法给我弄来。有时厨房没有辣椒,他竟到狱外向群众讨要点来。我很感谢他,我们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可贵的、真诚的友谊,而我的身体也迅速肥胖起来。

    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,5月的一天早晨,这位青年招呼我收拾行李。我知道这是要释放我,因为在押犯人己有许多人出去了。每天都有成批的人出狱。他让我把公物全部整理出来,只带属于我私人的东西,那条大棉被,是监狱发的,但归个人所有了,他极力劝我带上,并动手替我包装。但是我想的是:“把一切屈辱的痕迹都留在这里”,所以坚决不要。现在想起来,也许他是对的,我没有留下半点铁窗的“纪念品”。他把我的行李搬到监狱的大门口,装上汽车,然后站在高台上……我们的友谊再深,此时此地,他却不能挽留。他表情凄惨,心事重重地向我再三招手送别;我也同样,几回首……

    在监狱的十多年中,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,拿我自己的俄文版《列宁全集》对照狱中图书馆的中文版《列宁全集》,从头至尾校对了一遍。开始时,由于管理人员不懂俄文,不知道我在看什么,所以不许我看,当我向他们解释这是《列宁全集》时,便没有理由禁止我了。我发现第28卷以后的各卷误译甚多,有的我批在书上,有的作了记录。出狱后把我的意见告诉了编译局。

    重见天日痛定思痛

    十几年与世隔绝,社会和家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尤其是人们的观念和语言的变化。我只要开口讲话,孩子们就笑我,别人也瞪着奇异的眼光看我,好像我是个外星人,是个怪物,这是后话。

    再说我虽从监狱出来了,但“案子”并没有了结,而是移交给公安部第一专案组继续审理结案。我呢?仍旧被流放到陕西扶风,在扶风又呆了三年。

    在这三年中,给我的案子做了五六次结论,主要是办案人员想不开,总不愿意这十几年白辛苦,于是纠缠不休。然而谎言终归不能成为事实!他们起草的“结论”上的胡言乱语一个一个被否定之后,只剩下一个费德林,死抓住他不放,把他作为我“里通外国、勾结苏修特务”的罪证,坚持要写在结论中(费德林和尤金一样是毛主席的客人,也是同我一起翻译《毛泽东选集》的)。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峰与谷·领袖毛泽东简介 >峰与谷·领袖毛泽东目录 > 一一 秦城监狱的6601号犯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