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章 接踵而来
梁远听刘长河如此说差点笑了出来,刘长河口中的某些单位,大约就是消费25B型双层车底的南京厂了,南京厂的25B结构时速号称120公里/小时,结果刚跑到100公里/小时车体就变形了。
“不过从部里的环线测试来看,25S型车底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,一次性经过2000公里的无连续运转,这是建国以来都没有过的事情,东北机车厂在中国铁路车辆史上留下光芒的一笔。”刘长河边说边用力的挥着手。
“有如此优秀的产品在手,东北机车厂的步子还应该在大一些,既然民主德国的专家说,在实际上,25S型车底跑160公里/小时没有成绩,当前25S型车底的后续改进型号,完全可以按照160公里/小时申报嘛。”
梁远听刘长河延续提及25S型车底,能否跑160公里/小时的成绩不由得心头一紧。
160公里/小时的营运速度,在铁路上是个非常关键的关口,列车达到这个营运速度之后,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宣称本人是准高速铁路了。届时搞个外型拉风的牵引机头,号称本人是高速子弹头列车是没人笑话的。
既然刘长河能约请赵铁民来为签署租赁协议捧场,单方的关系一定非同普通,作为铁道部坚决的高速派,赵铁民一定对列车营运速度达到160公里/小时的意义了如指掌,在正式出面前由刘长河频频提及此事,应该是绝非无因。
不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,梁远不由得感到头大了起来,和这些中老年打交道果真劳心累神。
梁远跟在梁海平身后暗暗抱怨着。
梁海平沉吟了片刻,有些苦恼的说道:“刘局对我们的希冀和鞭策是好的,就怕东北机车厂力有未逮啊。”
“双层车底在民主德国的营运环境和我们的状况完全不同,民主德国的疆土面积只相当于辽_宁省大小,可以说一切的列车编组都是中、短途营运,最长的营运线路也不会超过6小时的车程。”
“在民主德国,双层车底都是由243型电力车牵引的,最高时速也不会打破140公里/小时,我夏天去民主德国参加展会时曾经多次乘坐过,温馨度在低速下一流,不过接近最高速度时车底的二层就显现的有些摇晃。”
“在民主德国由于营运里程短,双层车底由于重心高,而导致的高速不稳的缺陷就会被弱化,像我们预备换装的T11/12次,跑北平需求16个小时,车底速度若是上去了,长工夫乘坐时,旅客的温馨度很能够会下降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