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九、徐树铮:天生有才,死于非命
地里给孙洪伊传话,让他辞职算了。但是,孙洪伊非但认为自己没有错,而且口气十分强硬,拒不辞职。
老段一怒之下,下了一道将孙洪伊免职的命令,让小徐拿给黎总统盖印。黎总统见后十分震惊,坚决不肯用印。徐树铮为这事来回跑了四趟,黎总统连拒四次,丝毫不肯让步。最后一次,徐树铮威胁黎元洪说:“总统不肯盖印也无妨,以后我们不准孙洪伊参加国务会议!”黎总统大怒:“你说的这是什么话?!”徐树铮冷笑道:“什么话?这是段总理的原话!”闹到最后,黎元洪只好把北洋系的大佬徐世昌请出来调解,最后孙洪伊和徐树铮两人同时被免职。
后来,黎元洪与段祺瑞的“府院之争”更是闹得不可开交,段祺瑞则借“张勋复辟”之际赶走黎元洪,独掌政权。在此期间,徐树铮倒是做了一件大事,那就是将辛亥革命期间宣布独立的蒙古加以收复。事情的原委是这样,俄国“十月革命”的一声炮响,不但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,也提供了一个解决蒙古问题的契机。徐树铮在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后,于1919年10月率兵进入外蒙古,并迫使其取消自治,回归中国。为此,孙中山还电贺道:“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,执事(指徐)于旬日间建此奇功,以方古人,未知孰愈?”
徐树铮字写得漂亮,文才也很好,他在库仑曾写下的一首《念奴娇·笳》,试录如下:
砉然长啸,带边气,孤奏荒茫无拍。坐起徘徊,声过处,愁数南冠晨夕。夜月吹寒,疏风破晓,断梦休重觅。雄鸡遥动,此时天下将白。
遥想中夜哀歌,唾壶敲缺,剩怨填胸臆。空外流音,才睡浓,胡遽乌乌惊逼。商妇琵琶,阳陶觱篥,万感真横集。琱戈推枕,问君今日何日?
1925年孙中山死后,正在欧洲考察的徐树铮用电报发回一副挽联:百年之政,孰若民先,曷居乎一言而兴,一言而丧;十稔以还,使无公在,正不知几人称帝,几人称王。此联上句典出《论语·子路》,下句典出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,据报人周游所记:“中山先生之丧,全民哀悼,举国偃旗,挽词之多,莫可纪极,而当时竟共推徐氏此联为第一。余曾分别询诸李协和、胡展堂、汪精卫、张溥泉诸先生:何以国民党内文人学者盛极一时,而竟无一联能道出孙先生心事,以堪与徐氏抗衡者?所得答复,虽各不相同,但一致认定:徐之才气,横揽一世,远不可及。”
可惜的是,徐树铮也在当年殒命,而且是死于非命,这事得从陆建章说起。与段祺瑞等人一样,陆建章也是小站旧人,而且一直是袁世凯的心腹亲信。清廷覆灭后,陆建章担任了右路备补军统领(后改为警卫军)和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,对异己分子向来就是毫不手软,因其杀人如麻,人送绰号“陆屠夫”。在民国初年的“白狼”之乱中,陆建章率兵进入陕西并担任了督军一职,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,陆建章被撵出了陕西地盘,后来他便投靠了冯国璋并暗中奔走赣、鄂,为和议出力。
而此时正在帮助段祺瑞推行武力统一政策的徐树铮,对陆建章的幕后行动十分气恼,于是便将之约请到天津的奉军司令部(小徐此时正和张作霖打得火热,被委为关内奉军副司令)一谈。陆建章也知道小徐不怀好意,但想自己也是段祺瑞的同辈中人,去了又有何妨。
进得营后,徐树铮开始还好言招待,大家言笑如初。等酒席吃到一半,徐树铮突然对陆建章说:“后面有个花园,里面景色极佳,我想请你进去游玩一番,顺便谈点私事。”陆建章不知其中有诈,便欣然入内。不料两人进去后,徐树铮立刻翻脸厉声喝斥道:“你知罪否?”陆建章大惊失色,说:“我有何罪?”徐树铮骂道:“你为南方做走狗,成天里东奔西走,妄谈和议,破坏段总理的统一政策,你还敢说自己无罪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