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九、哀愤之战台儿庄
,中国军队投入兵力二十多个师约12万人,基本摧毁了矶谷、板垣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,据中国方面的战报,此役歼灭日军一万余人,俘虏700余人,缴获步枪一万多支,轻重机枪930挺,步兵炮77门,战车40辆,重炮50门。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一次胜仗,也是甲午战争后中日交战的第一次大胜仗。日军挟南京之战的余威,骄横异常,没想到在台儿庄却被大多数为杂牌军的中国军队打了个人仰马翻(据1938年6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编制的资料,第五师团与第十师团的伤亡数为:第五师团战死1281人,负伤5478人;第十师团战死1088人,负伤4137人,两师团的总伤亡数在1.2万左右,其损失不可谓不大)。
“二十七师血战功,奋勇歼敌运河东。袭击敌侧背,攻占前后棚。微山湖畔麦青青,台儿庄上血腥腥。击溃坂垣柳家湖,击毙大坂燕子景。运河百折东南流,台儿庄十日建奇功。粉碎敌迷梦,洗尽民族羞。完成先烈未尽志,誓将大捷报国仇。恢复旧神州,豪气壮千秋!”一寸河山一寸血,胜利之余,这首豪迈的《台儿庄战役胜利歌》更是令人荡气回肠。
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中说: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,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”“哀”者,“沉痛”也,“悲愤”也,所谓“哀者必相惜,而不趋利避害,故必胜”,因而受压而悲愤的一方,定能克敌制胜。南京之役,日军屠杀我数十万军民,此等血海深仇,凡我中华男儿,无不义愤填膺,誓除强敌,即便是那些常年内战的队伍,也都激于大义,奋勇出击,想和日军一拼,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,杂牌军才在战场中成为了劲旅。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,4月初的台儿庄依旧春光明媚,但硝烟散去的战场上,沿途村庄人烟一空,越是接近台儿庄,看到的景象就越为惨烈。据目击者的描述:“各村房屋几乎全被摧毁,有的余烬尚未熄灭,军民尸体遍地可见。山野炮、迫击炮、重轻机枪及炮弹箱、弹药箱、手榴弹箱所在皆是。这时正是麦黄时期,顺着麦垄望去,只要有一个尸体,就有一枝步枪一挂子弹,有的麦田被机枪扫射后只剩半尺来高的麦秆儿。台儿庄车站房屋皆毁,断壁上弹痕累累。进入台儿庄北门,一片瓦砾,这是敌我往返争夺,巷战激烈的地点。街道上手榴弹碎片有三四寸厚。敌我两军逐屋相争,每座墙上都有两军对峙的射击孔。有的射击孔伸出一支步枪筒,用手往外拉枪,竟然呼的一声射出一粒子弹,原来死者的食指仍扣着扳机,往外拉枪用劲,所以击发了。几乎每屋都有阵亡士兵……”
他们并没有白死,历史永远记下了这些英勇的爱国者和真正的战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