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二七、窝里反,二陈汤,皇帝友人不买账
在的局面危险万状,你要不及时刹车回头的话,我真是为你担心,为克定和袁氏家族担心哪!”听到这里,袁世凯才频频点头,似有触动。但严修走后,袁世凯又故态复萌。

    曾在经济特科复试中获得一等第二名的张一麐也跟随袁世凯多年,并深得袁世凯的信任。在袁世凯进京担任军机大臣并参与新政立宪事宜的时候,张一麐成为袁世凯最得力的助手,几乎是形影不离。袁世凯一出山,便立即把张一麐调到身边,后来任命他为机要局局长,所有重大事件的策划都少不了张一麐的身影,而机密文件也大都是由张一麐来起草和保存。

    作为袁世凯的心腹亲信,张一麐对帝制运动的猖狂感到忧心忡忡。一天,张一麐终于抓住机会向袁世凯进谏:“大总统,在辛亥革命的时候,我曾经劝你自立为帝,取代清廷,但那时你没有答应。如今时机已失,民心已定,决不可改弦更张,重蹈覆辙啊!如果你现在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帝制自为,恐怕真的要大祸临头呢!”

    袁世凯听张一麐说得这么认真,便敷衍他说:“这都是外面的传闻,复辟帝制是没有的事,请仲仁(张一麐,字仲仁)放心!”张一麐听后很高兴,出去后逢人便说袁总统无称帝之意,为袁世凯辟谣。袁克定和杨度等人听到后,气得直牙痒痒,后来终于想方设法将他改任为教育总长,目的就是要把张一麐从袁世凯的身边调开。

    在北洋系的武将中,段祺瑞是唯一公开反对帝制的。在辛亥革命中,段祺瑞在袁世凯的授意下联合北洋将领发电报逼宫,为袁世凯拿下江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他也自认为促成共和的有功之臣。等到“二次革命”后,帝制派的活动日益露头,段祺瑞看袁世凯也真是有点想当皇帝,这下可把老段气坏了。

    段祺瑞,字芝泉,安徽合肥人,他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,但少年时因为祖父、父母相继身亡而导致家道中落,这也使得段祺瑞从小就性格倔强,为人不苟言笑。后来,段祺瑞投考了北洋武备学堂,并成为第一期(炮科)的最优等生,毕业后又被选派到德国留学并在克虏伯工厂实习。回国后,由于当时的军队系统排斥科班出身的军校毕业生,段祺瑞和王士珍、冯国璋等人都郁郁不得志,直到袁世凯小站练兵后才得到重用,由此段祺瑞也在军界中一飞冲天,成为新军中赫赫有名的大人物。

    在袁世凯练新军的时候,王士珍、段祺瑞、冯国璋等人都是重要的辅佐人物,而段祺瑞更是其中最重要的带兵官,他在北洋六镇中担任过四镇的统制,而且兼任各随营学堂的监督和总教习,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。在攻打武昌革命军的时候,冯国璋因为没能很好的领悟袁世凯的旨意(冯国璋当时还想忠于清室而并不赞成共和),后来便被袁世凯调回京城,改由段祺瑞担负前线指挥重任。段祺瑞倒是真心拥护共和的,于是在袁世凯的逼宫行动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,帮了袁世凯的大忙。

    民国建立后,段祺瑞继续受到袁世凯的重用。尽管当时内阁总理像走马灯一样的更换,但段祺瑞担任的陆军总长却一直巍然不动。在“二次革命”的时候,段祺瑞还亲自代理国务总理,组织战时内阁并一举击败南方革命党人。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,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”,袁世凯巩固了自己的势力后,他发现段祺瑞在北洋军中也已自成一派,而段祺瑞为人刚愎自用,很多事情不向袁世凯请示便自行决定,提拔的军官也大多是自己的学生部属。如此以往,恐有军权旁落的危险。

    1901年,在段祺瑞的原配夫人去世后,袁世凯为了笼络这位干将,将自己视同己出的义女张佩蘅介绍给段祺瑞作续弦,两家女眷来往非常密切,袁世凯的子女有时候也叫段祺瑞姐夫的。但在民国以后,段祺瑞与“太子”袁克定的关系一直不和,他对于袁克定试图插手军队的企图十分反感,而袁克定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北洋往事·那些军阀那些人简介 >北洋往事·那些军阀那些人目录 > 二七、窝里反,二陈汤,皇帝友人不买账